刘禅为何废除“丞相”一职,为何不许朝中官员给诸葛亮吊丧,为何不许建诸葛亮祠庙?刘禅对诸葛亮的态度,其实已经是摆在明面上的,根本不需要这样那样的分析。只事很多人受了《三国演义》的蛊惑,受了传统说法的影响,强行以这样那样的理由,解释成了刘禅是如何如何爱诸葛亮、尊敬诸葛亮而已。读者把自己想象成刘禅,代入其中,多少也应该能感受一点刘禅的心态!刘备死前的事就不说了,就说说刘备死后,诸葛亮的行事风格、用人策略吧;
首先;托孤时诸葛亮、李严是有明确分工的;诸葛亮管国政,李严管军,而且解释得非常清楚;是“管内外军事”。而且,此前的诸葛亮从来没有接触过军伍,没有真正上过战场。那么,按刘备的临终安排来说;平定南蛮的应该是李严吧?率军北伐的,也应该也是李严吧?诸葛亮的任务应该就是和萧何一样,保证李严大军的“足食足兵”吧?可是,为什么率军出征的不是李严,却变成了诸葛亮呢?李严是自动交出兵权的吗?当然不是,而是李严的阴谋诡计玩不过诸葛亮。我们看看刘备死后军内职务的变化吧;
当时蜀汉最大的军区是魏延的汉中,汉中之北,五条路通曹魏的关中。汉中东部,水陆两路都通上庸。而上庸东出不远,正是当时的前线襄阳。是司马懿、张郃、曹真与陆逊在对峙。所以,汉中守军至少不会低于五万。阆中张飞的机动兵团原有三万,刘备东征时调走一万。张飞已死,但马忠却是当时阆中的最高军事长官,兵力不少于二万。刘备率五万人东征失败,损失了约一万余人。那么收集、逃回的败军至少在三万五千人以上。陈到守江州,此时蜀汉和东吴是敌国,兵力至少在一万。李严本部有五千人,马超(马岱)在阳平关仅有本部约两千人。南中守军约有万余人。加上成都的留守部队。那么诸葛亮能控制的部队有多少呢?实际上仅有成都留守的一部分,充其量是万余人。但是,再看看诸葛亮的手段;
利用他是丞相的“开府治事”,首先把军力最多的魏延拉入他的“相府属吏”,封为丞相司马;魏延瞬间成了丞相府的最高军事长官。这样,魏延的五万以上的汉中野战精兵,就自动归属于他的丞相府调遣了。李严还能调得动魏延的汉中军队吗?
赵云是刘备一生中唯一的好友,而且是刘备府中的大管家,举国皆知。军衔虽然不是很高,但军中影响力极大。对于掌控东征回来的数万败兵来说,赵云的号召力是极大的,一向和诸葛亮关系又很好。而赵云接应东征败军的救驾之功已经升赏了;从杂号的“翌军将军”升迁为正号的“征南将军”。新君登基的封赏也有了,和魏延一样,都成了“亭侯”。可是,在毫无战事的情况下,又无故升为“镇东将军”。这种情况历史上是极其少见的,这一升再升,只有诸葛亮有这个权利。这样一来,赵云还会听命于李严吗?
马忠此时掌握着阆中机动军团,诸葛亮开府之初,立即收马忠为相府的“门下督”。有相府的职务,李严也就不可能调动得了马忠了。
而陈到也成了“征西将军”,当然会跟赵云一样,支持诸葛亮了。
这样就已经很明白了;蜀汉的二十余万军队,经过诸葛亮的“乾坤大挪移”之后,李严除了本部的五千兵马之外,几乎已经无军可用,成立光杆司令。所以,李严此后除了逆来顺受,乖乖交出军权外,刘备的委托,只能抛到爪哇国去了!
经此,军队已经牢牢掌握在了诸葛亮手上。之后,就安排自己的党羽,逐步进入军队领导核心;马谡、蒋琬、费褘、杨仪等等,参军的参军,长史的长史,几乎掌握了全部的核心的位置。刘备的人中,除了魏延之外(魏延是因为根本动不了,这关系到汉中的防务与军中的战斗力),都被边缘化了;比如赵云、李严、吴懿、吴班、廖化、张嶷、张翼、王平、马岱等等,这些刘备留下的人,连“相府属吏”都不是。除了听命之外,没有任何的权力。哪怕像赵云这样的开国老将、刘备的至交,也是说升就升,说贬就贬!
此外,朝中的各个要害部门,也都逐渐的被诸葛亮的亲信——“相府属吏所代替”。连刘禅身边的人,也全都被安排的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亲信。难道,刘备的人就没一个能用的?连打二十板子,都要经过诸葛亮,刘禅不是个摆设又是什么?连与东吴结盟的大事,孙权都只认诸葛亮,根本没把刘禅看作是“蜀汉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