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浆烂病严重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各枣区均有发生。近几年在金丝小枣上为害严重,冬枣也有发生,成为枣树重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为害果实,为害症状表现为果实烂把、烂果及果面出现黑斑(黑疔),危及果肉,果肉为黑色硬块,有苦味。
(1)发病规律 据沧州农林科学院王庆雷、刘春芹等人对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的研究,造成果实浆烂的病原菌主要是壳梭孢菌、毁灭性茎点霉菌、细链格孢菌,以壳梭孢菌为主,该菌引起果实浆烂(俗称黄浆),毁灭性茎点霉菌引起果柄处腐烂(烂把),细链格孢菌致使果皮出现黑斑(黑疔),三种病原菌可混合侵染,也可单独致病,不同品种、地域环境其组成可能有差异。病原菌在枣树枝干外皮层、落叶和病果中过冬,可在枣树生长季节侵染,侵染高峰在7月上旬至9月中旬,与温度和湿度关系密切,雨后高温可大发生。病原菌有侵染潜伏现象,侵染果实后当时可不发病,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可以发病造成果实浆烂。该病原菌寄生广泛,杨、柳、榆、刺槐、苹果、梨等树种均为病原菌寄主。
在生产中调查发现,枣浆烂病发生除与空气湿度和气温有关外,与枣园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凡是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结构好的果园;修剪到位、枣树的树体结构和群体结构合理、通风透光的果园,坐果适量,树势健壮的枣树浆烂病发生明显轻。在运用同样的防治措施,每年以氮肥为主,坐果过量,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枣浆烂病发生可达20%以上,而管理水平好的果园枣浆烂病很轻,一般在3%~5%。
(2)防治方法①农艺措施。在枣树落叶后或早春,彻底清除枣园的枯枝落叶、病果落果、杂草及周围防护林的枯枝落叶,杂草销毁,减少病原菌越冬基数。
加强肥水管理,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氮、磷、钾肥应合理配合使用,尤其目前一般枣园忽视钾的使用,土壤缺钾,应增加钾的使用。枣树生长前期一般降雨偏少,应该适时浇水,后期注意果实补钙,防治果实裂果,减少病原菌侵入的机会。合理使用九二〇等促进坐果的技术措施,做到结果适量,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平衡协调,以增强树势,提高枣树本身的抗病能力。
②农药防治。在枣树萌芽前喷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包括枣园周围的其他树种,杀灭越冬病原菌。
在6月中、下旬可用40%新星8000溶液;自7月上旬至8月中旬可用倍量式波尔多液200~240倍液喷2~3遍,8月下旬以后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7.12%的铜高尚悬浮剂500~600倍液防治,如果没有连续使用多菌灵的果园,可以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80%大生M-45600~8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