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为何孔子的父亲不姓孔?

孔子的父亲姓叔,为何不姓孔?
2025-03-31 05:11:3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如果你对历史足够了解,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所有姓孔的人都是孔子的后人,为什么呢?因为孔子这个孔姓,是从孔子开始的,他跟他的父亲都不是一个姓氏,所以所有姓孔的人都可以被称为是孔子的后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为何孔子姓孔?


 我们常说姓氏,姓和氏,其实是单独的个体,那么姓和氏是怎样起源的呢?姓最早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是为了区别于其他的族群,后来到了父系社会开始产生氏达到区分贵贱的作用。春秋战国时,大凡是女子称姓,男子不称姓,只称氏,用以明贵贱。


 所以春秋时的男子一般不称姓,不称氏只称名, 所以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其实只是一个名字,孔子祖上是宋国贵族,到孔父嘉一辈时,按照宗法制规定,传至五世后,应该别立一族。别立一号,于是就取了孔父嘉的字孔作为氏名。



那个时期,姓与氏有着严格区别。孔子之前,其先祖们的名号中大多都不称氏,自孔子之后,孔氏一族的名号中就将氏固定下来,但那时男子的名号,称氏,称名,称字,似乎并无一定之规,到了后来,氏变成了姓,孔也就由氏变成了姓。

 因为孔氏是从孔子开始固定下来,所以战国后期 姓孔的人,都奉孔子为始祖,到了现在几乎所有姓孔的人都可以说是孔子的后人 。

回答2:

其实孔子的祖上不光是叔梁纥,还有金父、祈父、防叔、伯夏等等,他们都不姓孔,怎么到了孔子这里就突然姓了孔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我们中国的古代姓、氏、名、字的关系。

在我们现代,每个人只有姓名,没有氏和字。但是我们看三国就知道,刘备字玄德,曹操字孟德,关羽字云长。名和字都是并列的,不过称字更表敬意。

如果说名和字代表个人的话,那么姓和氏则是一个人所处的社会集团的标志。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母系社会,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这时候的一个部落群体往往都是一个女性的子孙,他们拥有同一个“姓”,其实看“姓”的构成就知道了,女——生,同一个女子生下的后代为同姓。根据《春秋》整理下来,真正的原始的古姓有妫、姒、子、姬、风、赢、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漆、允等22个姓,这里面姬姓,是周天子的姓,赢,是秦始皇的姓,芈,是楚国国君的姓。其中将近一半都带有女字旁,所以姓作为母系社会血缘的标志作用非常明显。

但是一个姓的部落慢慢壮大以后不可避免地要分裂和扩张,就像兄弟分家一样,同姓的部落逐渐分化,迁徙到了不同的地方。如何区分这些分化的小团体呢,于是氏就出现了。大多数的氏,是以地名来命名的。比方说黄帝,姬姓,居住在轩辕之丘,所以又称轩辕氏,建都有熊,有的时候又叫有熊氏。

等到了春秋时代,对于姓氏的区别又又了更加明确的定义,诸侯以受封的诸侯国为氏,卿大夫以受封额城邑为氏,再低一等的以官职为氏,而到了普通平民或者奴隶,是没有氏的。直到汉朝姓氏合一,近代名字不分,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姓名。

除了姓、氏、名、字的关系,我们还要知古代特别是先秦是怎么记载称呼一个人的名字的。那时候,一个人有姓有名有氏有字,全部叫下来的的话实在太麻烦,所以常常只挑选两个组合一下,或者是姓+氏,或者是字+名,或者是姓+名,或者是氏+名或者是字。

搞清楚了这其间复杂的关系,我们再来考证一下孔子一家究竟姓什么叫什么。

据《孔丛子·独治》篇记载,孔氏后人为祭祀先祖,立有两座祖庙,一是弗父何之庙,一是孔子之庙。这个弗父何,就是孔子的直系先祖,原来是宋国国君宋前湣公的长子,本来应该是由弗父何继承王位,但是他把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弟弟鲋祀(宋厉公)。宋国国君都姓子,所以弗父何也姓子,宋氏,名何字弗父。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胜,世子胜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注意,从弗父何到孔父嘉一共传了5代,按照当时的规矩,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故后以孔为氏焉 。也就是说,出了五代,就不再是宋氏宗亲了,要自立门户,所以孔子所在的孔氏,就是从孔父嘉的字——孔这么来的。

然后孔父嘉—木金父—祁父—防叔—伯夏—叔梁纥,从祁父开始,孔氏迁入鲁国,到了叔梁纥,这里叔梁是字,纥是名,孔氏,姓子,做了鲁国的郰邑大夫,在67岁的时候娶了颜氏为妻,生下了孔子。因为出生时候头部有凹陷,所以名丘,排行第二,字仲尼。

因为孔子是圣人,所以在后世子孙名号中,都加入了氏,孔子也成了孔氏的始祖,曲阜孔氏,也就这么延续下来了。

回答3: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他叫孔丘,父子二人的名号显然有着结构性的差异。孔子的名号中,有名有姓,名丘姓孔。叔梁纥的名号中,却有名无姓;纥是名,故叔梁纥又称陬人纥;叔梁不是姓,而是字。那么,孔子为什么姓孔?


从文献记载可知,孔子的列祖列宗中,没有以孔为姓的,孔姓是从孔子开始的。孔子的祖先不姓孔,姓什么?姓子。孔子自称是殷人,其祖先属于殷遗民。在先秦,商、周两代,商是子姓,周是姬姓。但在当时,女子称姓,男子不称姓。所以,孔子的祖先姓子,但他们的名号中都不冠以子姓。

孔子祖先姓子,孔子本人自然也姓子,这确定无疑。孔子怎么又姓孔呢?

原来,准确地说,孔并不是孔子本人的姓,而是他的氏。古人的姓与氏是分开的,男子不称姓,称氏。孔子的孔,最初是氏,后来才变成了姓。孔子的孔,作为氏号,也就是孔氏,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古文献中已有明确答案。《孔子家语·本姓解》指出:孔子先祖本是宋国公室成员,传到孔父嘉时,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故后以孔为氏焉。《阙里文献考》卷一也说:孔子先祖从弗父何到孔父嘉,五世亲尽,当别为公族,乃以字为孔氏。

  这是说,孔子先祖弗父何让国后,其子孙仍然属于宋国公室成员,传了五世,到了孔父嘉的时候,按照宗法制的规定,五世亲尽,不能再继续列入公室,而是应该别立一族。别立一族,必须有个族的名号,于是就取孔父嘉的字作为族的名号。孔氏的孔,是从孔父嘉那儿来的,孔是孔父嘉的字。

孔氏虽然从孔父嘉开始别立一族,但那时男子的名号,称氏,称名,称字,似乎并无一定之规,所以,孔父嘉以后,孔子的先祖如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纥,都不称氏,其名号中都无孔字。孔氏一系,名号中称氏的,是从孔子开始,其后固定下来,如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孙子叫孔伋,曾孙叫孔白,玄孙叫孔求,等等。后来,氏变成了姓,孔也就由氏变成了姓。

由于孔子是圣人,也由于孔氏是从孔子开始固定下来,所以战国中后期孔子的直系子孙皆奉孔子为始祖。据《孔丛子·独治》篇记载,孔氏后人为祭祀先祖,立有两座祖庙,一是弗父何之庙,一是孔子之庙。孔子九世孙孔鲋说:他们哭孔氏之别姓于弗父之庙,哭孔氏于夫子之庙。孔鲋所说的孔氏之别姓,是指孔氏别立一族以来的其他分支,这些分支并不以孔为氏,所以称别姓;所有孔氏和孔氏之别姓,都奉弗父何为始祖。孔鲋所说的孔氏,则是指孔子的直系后裔,都以孔为氏,都奉孔子为始祖。

回答4:

子随着父亲的姓氏是我们现代人的想法,他们那个时候根本不在乎姓氏,一开始只是一个称呼,之后战国时期才慢慢有了改变。

也有传言说孔子是他一直跟着妈妈生活,并非是叔梁纥亲生儿子,所以没有和父亲一个姓氏。也有说法是他父亲也不姓叔,孔子也不姓孔,他们都姓子,还有人说孔子是他母亲与一个不知名的人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生下来的孔子。所以就算是没有和父亲一个姓氏也是无所谓了呢,但这些也都是传言。

据说母亲和父亲在一起只是想要给自己一个好的出身,所以才和叔梁纥在一起在当时他们对于姓氏一点也不重视,给孩子取名字也只是为了一个称呼,为了区分他们,因此名字通常比较随意,类似于我们现代的狗蛋,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我们现代人的想法那样,孩子一定要跟随父亲或者母亲的姓氏。

姓氏的功能体现在社会上,用以区分身份地位贵贱,通过姓氏我们可以知道他来自哪个家族。他们也只是以姓氏为名字菜有价值。战国以后,越来越多的底层人加入了上层社会,他们以前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姓氏,当他们慢慢发展成为一个大家庭,姓氏逐渐被重视起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姓氏。

总的来说就是一个称呼,名字没有那么讲究的呢,只是慢慢的每个家族都在不断的壮大,为了区分家族菜有了姓氏。

回答5:

孔子(公元前 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中国的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事实就被称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是字,"孔"是他的姓按照现代人的叫法他应该是孔纥,但史料上都称他为“叔梁纥”。叔梁纥曾经是个将官,在当地是很有名气的,因为他立过两次战功,孔子的父亲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的,他的母亲在临终前才告诉孔子身世。

孔子的父亲为什么不姓孔?孔子的祖先是宋人,宋体是殷商的后裔封国,商的始祖叫契,契的母亲叫简狄。相传有一年春分时分简狄无意中吞吃燕卵怀孕生下契,契长大后,辅佐舜帝有功被舜封在商。因契是其母吞了食玄鸟之子而生,所以舜帝就赐予契姓子。孔子就姓子,不过在秦汉以前姓氏有别,男子称氏不称姓。商亡后后代被周封在宋,宋王室的后代又各有氏。孔子的先世就以祖先孔父嘉的字孔父是氏,因此孔子姓子,孔是氏。

由于孔子是圣人,也由于孔氏是从孔子开始固定下来,所以战国中后期孔子的子系子孙皆奉孔子为始祖。孔子九世孙孔鲋说,他们哭氏之别姓于弗父之庙,一是弗父何之庙。一是孔子之庙。孔鲋所说的孔氏之别姓,是指孔氏一族以来的其他分支,这些分支并不以孔为氏,所以称别姓,所有孔氏和孔氏之别姓都奉弗父何为始祖。孔鲋所说的孔氏,则是指孔子的直系后裔,都以孔为氏,都奉孔子为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