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坳陷)原型的概念、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2025-04-14 18:04:4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朱夏(1984)曾指出,现今盆地是一个世代或两个世代的原型迭加或嵌合而成的,是一种多层次的、随时间发展的三维实体。所谓盆地原型,是指形成于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和一定地球动力学条件下的盆地性质、风格、形态及其构造-地层格架样式。盆地原型的概念不同于“原型盆地”,因为目前所流行的“原型盆地”概念实际上就是传统的“原生盆地”概念的翻版。残留盆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参数信息不完全、结构信息不完全、关系信息不完全和演化信息不完全的情况(吴冲龙等,1993),恢复残留盆地原型的有效途径是开展盆地分析。

盆地分析本质上是一种系统分析,其思路可以概括为整体分析、关联分析、动态分析和控制分析(吴冲龙等,1993),其内容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即盆地内部特征分析和外部(包括深部)背景分析。盆地分析的方法是一种分解和综合的方法,即首先将研究对象划分为系统的构成要素,分别研究其性质、特点和行为,查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进行整体综合和系统建模。其中,盆地内部特征分析应包括其原始沉积地层的分布范围、厚度、相带、古水深、同沉积构造格架和盆地的边界位置、性质和类型等;外部背景分析则包括大地构造背景、板块相互作用、深部地幔动态、壳-幔耦合作用、盆-山耦合作用、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降变化等等。

南华北地区在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是大陆克拉通边缘拗陷和碰撞造山前陆拗陷的组成部分,而在晚中生代又先后分解为一系列小型裂陷(坳陷和凹陷)带,始终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统一“盆地”。因此,这里不采用“南华北盆地”的称谓,其原型需要分世代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