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团体操,以队形变化巧妙、图案造型壮丽、内容丰富、组织严谨和背景画面清晰见长。
中国的团体操从20世纪初期就已在少数省、市出现了。但那时的规模小,内容也简单,只限于徒手体操、叠罗汉和组字等。大型的团体操表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逐步兴起的。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中国一些大城市举办的运动会上和某些重大的庆祝活动中曾组织过团体操表演。以后,在历届全国运动会和其他重大体育竞赛中,又组织了不同规模的团体操表演。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的第1至第4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先后表演的《全民同庆》、《革命赞歌》、《红旗颂》和《新的长征》4次大型团体操。
《全民同庆》有8000余人参加表演。《革命赞歌》不仅在规模上扩大到16000多人参加表演,而且主题鲜明、技艺较高,队形图案多变,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服装道具新颖美观,特别是首次增加了大型看台背景,美化并扩大了场面,使整个表演更加气势磅礴。
《红旗颂》表演人员进一步扩大到23000人,由于看台背景采取表演者不露头的方法,画面更加清晰。《新的长征》有16000人参加表演,由于突出了体育特点,在构思与编排上有新的突破,博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许。
从第2届全运会起,拍摄了团体操电影专辑,印制了团体操画册,举办了全国团体操教练员训练班。国家还颁发“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表彰团体操的编导人员。这些对中国团体操的发展和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许多省、市、自治区在各种规模的运动会上普遍组织了规模较大的团体操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