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西晋的国力被严重的拖垮,这为西晋的灭亡埋下了祸患。
五胡乱华:破坏了西晋的政权和经济架构,也使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产生文化经济交往。
世族扰政:士族掌握强大的武装形成割据。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政权,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
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
317年,西晋皇室南渡江南,司马睿在建邺(今江苏南京)延续晋朝,史称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汉地。
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东晋以少胜多,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北方南迁的汉人将大量生产力与先进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
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晋朝共分西晋,东晋两朝
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一年(280年灭吴统一结束东汉末期和三国时期总共96年的大乱到291年八王之乱开始了长达298年的五胡十六国及以后的南北朝纷争)。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 ,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晋朝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316年,西晋被匈奴建立的政权所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
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于建康称帝,东晋建立 ,据有中国南方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平民陆续南迁,形成中国北方侨民和南方土著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皇权衰落,朝廷大权主要由世族掌握,由于军权外重内轻,朝廷控制力弱,不少方镇心怀野心,先后发生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及桓温专政 。虽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担心野心家借此扩张势力,大多消极支持。
383年,前秦出动举国之师,意图灭亡东晋。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凭借淝水决战奠定胜局 。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复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作乱。平民负担沉重,又发生叛乱。谯纵在蜀地自立。
420年刘裕平定诸乱,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宋,史称南朝宋,是为宋武帝, 东晋至此灭亡。
1、九品中正制的变质。西晋建立之后,司马氏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对它们实行放纵和笼络的政策。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开始全面变质,曹魏时期的定品原则是以才学品行为主、家世作为参考,但到晋朝之后则更多以家世评定品级。于是出身寒门者即使品德才学评价再高,也只能被定为下品;而出身豪门者即使无才无德,却可以凭借家世被定为上品。于是就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而西晋朝廷的迅速腐败与门阀政治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实权藩王数量太多。司马家族之所以能够崛起并最终篡夺曹魏江山,其中有曹魏宗室实力过弱,无法对崛起的司马家族形成牵制的原因在。于是在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刚刚称帝后不久,便将其祖司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为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兵千五百人。中国历史上,秦以后拥有实权藩王的朝代均因此产生战乱,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明朝的靖难之役,这不能说是一种巧合。
历史记载,晋朝是从265—420年,一共155年,历经15个皇帝。公元266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到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灭亡。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