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问题

2024-11-11 13:09:1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A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因而,外部不经济,也就是负的外部性,鼓励过多本该退出的厂商留在产业内,造成产业不合理的局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污染的厂商。其污染环境的成本是包括在社会成本中的,如污染空气会降低附近房地产商的定价能力,造成社会经济成本。但是,由于这部分成本很难界定,因而在中国,这部分成本对于厂商来说,因为不需要付出货币进行补偿,因而厂商会将其视作零成本。这就造成了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进一步分析,如果按照社会成本进行供需分析,此行业最佳厂商数量为10,但实际上由于厂商不考虑这部分成本,实际的厂商数量一定会大于10。这一点从供需曲线可以得出:当MC曲线下移时,产量将增加。

回答2:

这是《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部分的知识
我的回答如下:
1、要使效用最大,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线相切,即边际替代率(MRS)等于价格之比。
MRS=MU(X1)/MU(X2)=(X2)/(X1)=P1/P2=1/2;即)(X2)/(X1)=1/2;
又 (X1)+2(X2)=2
解得:X1=1;X2=1/2
(注:MU(X1)是(X1)的边际效用,MU(X2)是(X2)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对效用函数进行求偏导的结果)

2、MRS=1/2

3、应该是大于1/2,无论是从图像上看,还是从逻辑上推理都应该是大于1/2。
各购买3个单位时,显然商品2购买相对过剩,而商品1的购买相对不足,所以X1对X2的边际替代率会比均衡时更大。

如果你认为我的回答还满意的话,以后有什么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相互交流交流,因为我也是对微经感兴趣。有空给我留言。

回答3:

A 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前面的打错了
由于负外部性的存在,造成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形成社会福利的无畏损失。
不知道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