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鲁智深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2024-11-08 02:50:4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水浒传》里鲁智深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累立战功,生擒方腊后在杭州圆寂,追赠义烈昭暨禅师。

鲁智深上梁山后英勇善战,反对招安。梁山归顺朝庭平定辽国后,鲁智深重上五台山谒见智真长老问询前途,智真长老曰: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后来,鲁智深果然擒得方腊大将夏侯成,并亲手抓获方腊。在回京途中,在杭州恰逢钱塘江潮信大至,鲁智深想起长老之言,问明“圆寂”之意,沐浴更衣,焚香打座,圆寂而逝。

宋江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宋江与卢俊义看了偈语,嗟叹不已。众多头领都来看视鲁智深,焚香拜礼。那径山大惠禅师手执火把,直来龛子前,指着鲁智深,道几句法语,是:鲁智深,鲁智深!忽然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众僧诵经忏悔,焚化龛子,在六和塔山后,收取骨殖,葬入塔院。

扩展资料

“花和尚”是鲁智深出家后的绰号,但他出家前的绰号在小说《水浒传》中并未明确提及。元杂剧《梁山泊李逵负荆》中,李逵有唱词云:“谁不知你是镇关西鲁智深,离五台山便落草。”小说《水浒传》中,鲁达打死郑屠前,曾指着他骂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有研究者据此认为,鲁智深出家前的绰号便叫“镇关西”,出家后才改称“花和尚”。

“和尚”是梵文Upadhyaya在古西域语中的不确切音译,在印度是对博士、亲教师的通称,而在中国则常用来称呼佛教的僧侣。佛教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为了摆脱痛苦,必须清心寡欲,所以,处世哲学主张调和一切。“和”就是忍耐、服从,是僧侣所崇尚的。以“和”为“尚”,故称僧侣为“和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智深 (小说《水浒传》人物)

回答2:

一部水浒传,鲁智深是贯穿故事中的重要人物,书中对鲁智深的描写也最为颇多,最后鲁智深在寺中圆寂,也不能说是结局有多么的凄凉,出家人能圆寂在寺中,也可谓功德圆满。


相比于其他的梁山好汉,鲁智深的结局也不是很差,智真长老送给鲁智深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在小说中也都一一应验。

看过水浒传的都被鲁智深的豪气所折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生行侠仗义,虽然取名花和尚鲁智深,但是从来没有花花肠子,做人忠义耿直,深得观众们的喜爱。


鲁智深原是一名军官,在一次吃酒的过程中,忽闻女子哭泣,听到女子的遭遇后,便拳打镇关西,开启了他的另一部人生。

因为惹上了人命官司,军官自然是做不了了,几经周折成为了一名和尚,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作为一名和尚,却不能在寺庙中约束自己行为,大闹五台山,获得全寺和尚的反对,结果师父将他介绍到了别处的寺院,寺院主持怕鲁智深多事,让他看菜园子,随后便有了倒拔垂杨柳的故事。

在菜园子里,鲁智深认识了禁军教头林冲,林冲也是水浒传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但是林冲的性格与鲁智深的性格完全不同,缩手缩脚,自己的娘子被高太尉的干儿子欺负了忍气吞声,林冲便得罪了高太尉,高太尉想除掉林冲,便有了鲁智深大战野猪林。


最后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鲁智深生擒方腊,但因对朝廷没有信心,平时自由自在,适应不了朝廷的约束,便辞官在寺中继续做和尚,最后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终得佛家正果,因此从佛家的角度,鲁智深的结局是圆满的。

回答3:

鲁智深上梁山后英勇善战,反对招安。梁山归顺朝庭平定辽国后,鲁智深重上五台山谒见智真长老问询前途,智真长老曰: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后来,鲁智深果然擒得方腊大将夏侯成,并亲手抓获方腊。在回京途中,在杭州恰逢钱塘江潮信大至,鲁智深想起长老之言,问明“圆寂”之意,沐浴更衣,焚香打座,圆寂而逝。朝庭因其有擒获方腊大功,加赠鲁智深为义烈照暨禅师。

回答4:

鲁智深的结局:
鲁智深上梁山后英勇善战,反对招安。梁山归顺朝庭平定辽国后,鲁智深重上五台山谒见智真长老问询前途,智真长老曰: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后来,鲁智深果然擒得方腊大将夏侯成,并亲手抓获方腊。在回京途中,在杭州恰逢钱塘江潮信大至,鲁智深想起长老之言,问明“圆寂”之意,沐浴更衣,焚香打座,圆寂而逝。朝庭因其有擒获方腊大功,加赠鲁智深为义烈照暨禅师。

回答5:

鲁智深听得潮信,顿悟而圆寂,这便是成仙得道了,108人之中又有谁能够有如此大智慧。鲁智深死后半年,林冲便中风而死,这对结义兄弟最终实现了同生共死的誓言。杭州的六和寺,这座风景如画依山靠海的小寺院成了他们兄弟永远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