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弄清几个概念:
一、五声音阶和五度相生法:
民族调式的五声音阶,作宫商角徵羽。其中,宫-徵、徵-商、商-羽、羽-角之间为纯五度关系,也是从宫音开始逐次生律而产生音阶上各音的顺序,各音依此产生后,移动到一个八度音程内按由低音到高音的顺序排列,即形成民族五声调式的宫调式;
二、只有一种正声音阶:
七声音阶是在五声音阶基础上,继续按纯五度关系,连续向上再生两律而来,即角上纯五度的变宫与变宫上的纯五度变徵。变宫在羽上大二度、宫下小二度;变徵在角上大二度、徵下小二度。这个七声音阶,便是雅乐音阶,也称“正声音阶”。按照现代数字简谱的记谱法,以宫音做1,则正声音阶的记谱如下:1 2 3 #4 5 6 7;记住这个音阶,就能记住另外两种七声音阶。方法见下面——
三、旋宫法与同宫系统
现代自然调式的变调,采用的是“移调法”,即只改变调高,而不改变音阶结构。比如C大调变为G大调,音阶整体上仍保持一致的结构——即3、4和7、8这两对音级内的小二度关系不变,这样,当C调转为G调时,就需要将原来的F音上高半音,以保持自然大音阶的结构。这样,无论如何变调,只有一种调式。
民族调式的转调,则只改变调高,不改变各音的音高,这样不同的调,音阶结构就会产生变化,比如宫调式,小三度音程在音阶第三个音与第四个音之间,而商调式,则变为第二个与第三个音之间。这种之变化调高,不变化音高的转调方式,称为“旋宫法”。这样,五声音阶由宫调开始,可变化为五种不同调式,即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和羽调式。
在固定音高的宫音条件下,这五种调式称为“同宫系统”,即它们的宫音音高是相同的。
比如,E宫系统的各个调式,这些调式的宫音都是E音,则从宫调式开始:E宫—— E #F #G B #C,商音为#F,通过旋宫法得到#F商调式:#F #G B #C E;角音为#G,则#G角调式:#G B #C E #F ;徵音为B,则B徵调式B #C E #F #G;羽音为#C,则#C羽调式:#C E #F #G B。由此可以看出旋宫法只是将宫调音阶上各音依次拿来做为新音阶的起始音,而各音对应的音高并没变化。这样产生的五种不同调式,属于“同宫系统”。
七声调式也是一样的,只是音阶中的偏音(清角4或变徵#4、闰宫b7或变宫7)是不能作为主音的,所以七声调式的一个同宫系统,也只有5种音阶。
四、清乐与燕乐实际由正声变化而来:
清乐音阶的结构与现代自然大音阶完全相同,简谱记作1 2 3 4 5 6 7,燕乐按简谱记谱则是1 2 3 4 5 6 b7。实际上就是偏音不同,导致了三种七声音阶。但分别去记这些偏音,容易造成混乱。事实上,清乐与燕乐这两种音阶,亦可由雅乐(正声乐)推导而来。
下徵调就是清乐音阶的别名,可以理解为雅乐徵调音阶——5 6 7 1 2 3 #4,以徵音为宫,转换为首调记谱就是1 2 3 4 5 6 7。这样两个偏音就变为清角4和变宫7
清商乐就是燕乐的别名,可以理解为雅乐商调音阶——2 3 #4 5 6 7 1,以商音为宫,转换为首调记谱就是1 2 3 4 5 6 b7。两个偏音变为清角4与闰宫(清羽)b7。
其余各自旋宫,与五声调式完全一样。只是多出两个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