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都到了乌江边,为什么不渡江后再卷土重来?

2025-04-08 17:36:3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中国的很多历史事件中都能衍生出一些典故,这些典故大多都是有深刻的启发意义,但是这些典故也会引起人的深思,关于项羽的一些典故就有不少,而关于项羽的最后一个典故就是乌江自刎,也就是说项羽是在乌江边结束自己的生命的。很多人认为,项羽回到江东可以卷土重来,因为项羽以前率8000的子弟兵,就成为了一方霸主。问题是,这个时候的情况,跟秦末的时候还一样吗?

项羽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武将,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好的谋略者,那他还就差点,他在谋略上有所欠缺,他曾经与刘邦是仇家,而且他还一直蓄谋杀刘邦,于是就设下鸿门宴,但是他在鸿门宴上的计策却被刘邦看出来了,刘邦也就逃走了。在楚汉战争时项羽被刘邦给打败了,刘邦将项羽追到乌江,其实如果项羽过了乌江完全可以东山再起,但是他却放弃渡过武将的船,自己在乌江边自行了断了,而他拒绝渡江的原因就是愧对江东父老,这个原因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要说起来项羽在当时也算是一代枭雄,可是他的性子也是他最致命的一点,太优柔寡断和独断了,没有当机立断的魄力,对待下属刻薄寡恩。不能论功行赏。对待俘虏更不能采取怀柔政策,喜欢杀降。在鸿门宴中,舞剑的项庄本有机会可以手刃刘邦,可是因为他顾念旧情,并没有杀掉刘邦,殊不知已经养虎为患了。

后来,项羽在军事上又没一鼓作气灭了刘邦,并以?沟为界,让他在汉中平原休养,这是无战略远见。因此,项羽只算是一代枭雄,不具备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才华。更令人侧目的是,在垓下被围的时候,他想的是自己的乌骓宝马和虞姬美人,没有东山再起的雄心壮志,比较儿女情长。因此,对于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虞姬。

项羽性格的缺陷是他致命的弱点,有的时候,遇到事情不能当机立断,犹犹豫豫,最终错失良机。但有的时候,他又不能冷静分析局势变化,比较偏执,对自己手下的将领缺乏关心和爱护,赏罚不分明,经常会在无意之间伤了将士的心,降低士气。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一事,本来刘邦是必死无疑,但是,项羽不想让刘邦死,但他的谋士范增则认为刘邦必须死,于是让项庄舞剑,意在杀了沛公,丫的项伯也舞剑让刘邦活下来了,结果,项羽只能放虎归山最终留下了后患,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最终的战场引到乌江,项羽也是经历过许多的困难,他先是接受虞姬去世的事实,然后和自己的儿子走散,当时部队只有百号十人,迷路还被人骗,这些困难都没有完全打倒项羽,项羽也没有选择自杀,在乌江边,项羽突出刘军的包围却选择了自杀,却有些说不过去。而最重要的就是项羽是斗不过刘邦的,这一点项羽的心里是很清楚的,项羽是一员武将,自然没有刘邦那么圆滑,当时刘邦项羽明确自己的管辖范围,他们曾经有个约定,但是刘邦并没有遵守那个约定。

身负重伤的项羽早已经失去反抗的力气,就将自己的项上人头送给了昔日的旧友吕马童,所以自己就在乌江边自杀了,所以项羽的心里当时也是很矛盾的,如果逃出去就一定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是他最终的对手还是刘邦,如果在日后被刘邦打败还不如今日做了结。项羽的去世也就让一代英雄就此结束了,而项羽的性格决定他是要输给刘邦的,刘邦这个人比较奸诈狡猾,也没有人能都过他,所以只好自己退出才是最好的下场。可见项羽还是想的比较周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