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品质因素(Q值)是度量介质对地震波能量吸收(非弹性)的重要参数,其倒数Q-1与单位周期内地震波能量耗散成正比。Q值与压力、温度、岩石类型、裂隙及熔融状态关系密切。图1.7表示S波Q值随压力增加而指数增加的规律,并说明辉长岩及榴辉岩Q值小,对地震波能量吸收大;而纯橄榄岩及二辉岩Q值大,由于石榴子石熔点低,部分熔融可进一步降低榴辉岩的P波及S波的Q值,对分辨橄榄岩型地幔及榴辉岩型地幔有一定意义。
地震波速的各向异性对区分橄榄岩和榴辉岩也有重要意义,因为橄榄岩内由于晶体定向而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片麻岩也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它随压力增大而指数衰减(图1.8)。地震各向异性系数定义为:
后板块地球内部物理学导论
其中:Vmax为波速最大方向的波速;Vmin为最小方向波速;Vavg为平均波速。上地幔橄榄岩的λ可达10%~15%左右。
现在来看看华北地台基底结晶岩波速的实验测定结果(图1.9)。左图显示Vp和Vs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三个坐标轴上波速的不同显示了明显的各向异性,Z方向Vp和Vs都比水平方向小。右图表示了结晶岩Vp与岩石成分(SiO2含量)的关系,由Vp值可确定上地壳岩石SiO2含量达55%~80%,而地壳底部岩石SiO2含量小于55%。
图1.7 S波Q值随压力变化
图1.8 地震各向异性系数与压力的关系曲线(石英云母片麻岩)
图1.9 华北地台岩石的地震波速及其方向性(左)以及与SiO2含量的关系(右)(Kernetal.,1996)
左图:(a)为室温下Vp随压力变化;(b)随温度变化;(c)为S波分裂:沿XYZ三个构造方向Vs不同。岩石样品为角闪岩。右图为P波速度对岩石成分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