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复杂的相机,其原理都可以归结为凸透镜成像。镜头是凸透镜,传感器是成像面;
镜头的性能评价指标之一,是看成像能够分辨多细致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指标,这里为说明问题只以这个指标为例)。例如能不能这特定距离上看出一根头发丝(实际上是以能否分辨类似下图的图案为准);
如果镜头明明可以分辨出头发丝,但由于成像面积太小(传感器尺寸小),把发丝“挤”没了(就像把上图缩小n倍再看),就属于镜头性能的浪费;
如果镜头根本分辨不出发丝,装再大的传感器也没有用(传感器资源浪费);
所以,镜头质量和传感器尺寸之间,匹配就好,过度追求那一头都没意义。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
对于可换镜头的相机来说,使用者总是不希望传感器拖累镜头性能的发挥;
对于相机厂家来说,大尺寸的传感器通常是和高性能镜头配套的;
所以,对于不能同时精通 光学、电子、传感器技术 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强调传感器尺寸,在绝大多数时候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就是镜头成像的面积比感应器面积大,投射的影像多余出去就浪费了。打个比方,电影院里的荧幕突然坏了,用一块临时的床单挂起来当做荧幕,这时,只能投射原先电影画面的中间的部分,周围的就看不到了,损失了。
是这样子的,在小幅传感器上面画面不够精细。
传感器有尺寸的大小,全画幅的大小与135胶片一样大,现在的镜头也分为全画幅和非全画幅镜头,全画幅的用在非全画幅传感器的相机上,有点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