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感恩父母的故事〔急〕300字左右

2025-04-15 01:10:5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父亲的自行车
作者:余杰
父亲的爱不正像雪中的火吗?给我们关怀,给我们温暖,这都是父母给予儿女的爱。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唯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有人说,10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20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40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然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唯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父亲是建筑师,工地上所有的工人都怕他,沙子与水泥的比例有一点差错也会招来父亲的痛斥。然而,父亲在家里永远是慈爱的。他的好脾气甚至超过了母亲。在县城里,父亲的自行车人人皆知,每天早晚,他风雨无阻地骑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那时,我和弟弟总手拉着手跑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站在破自行车旁、穿着旧蓝色中山服焦急地张望着的父亲。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一直能一心两用,一边乐滋滋地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等到我上了初中,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等到弟弟也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去了一天两趟的奔波。可父亲似乎有些怅然若失,儿子毕竟一天天长大了。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台灯下翻看一本发黄的相簿。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篮球的照片说:“这是我刚上大学时照的!”照片上,父亲生龙活虎,眼睛炯炯有神,好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此刻,站在父亲身后的我却蓦然发现,父亲的脑后已有好些白发了。父亲一出世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惨痛的经历使他深刻地意识到父亲对儿子的重要性。因此,在他的生活里,除了工作便是妻儿,他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在办公室与家的两点一线间,生活得有滋有味。辅导儿子的学习是他最大的乐趣,每天的家庭作业父亲都要一道道地检查,认认真真地签上家长意见,每次家长会上他都被老师称赞为“最称职的家长”。母亲告诉我一件往事:我刚一岁的时候,一次急病差点夺去我的小命。远在千里之外矿区工作的父亲接到电报时,末班车已开走了,他跋山涉水徒步走了一夜的山路,然后冒险攀上一列运煤的火车,再搭乘老乡的拖拉机,终于在第二天傍晚奇迹般地赶回了小城。满脸汗水和灰土的父亲把已经转危为安的我抱在怀里,几滴泪水落到我的脸上,我哇哇地哭了。“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害怕。”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
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与父亲在一起,沉默的时候居多,我却能感觉出自己那与父亲息息相通的心跳。离家后收到父亲的第一封信,信里有一句似乎很伤感的话:“还记得那辆破自行车吗?你走了以后,我到后院杂物堆里去找,却锈成一堆废铁了。”我想了许久,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给父亲回信:“爸,别担心,那辆车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呢。我坐在后面,弟弟坐在前面,您把车轮蹬得飞快……”

还有:
两首余光中的诗:
如果没有这次远游,迟钝的我也不会知道
一向热心打点照顾我们子女无微不至的父母,
退休十几年的老爸,竟衰老得如此快速。
我们五姊妹只凑足了三个,决定陪爸妈去新加坡玩。
在去程的飞机上,老爸四小时都不愿如厕,任凭我们好说歹说,他依然老僧入定,不肯起身。
在每一站观光区,他也是非到万不得已才进男厕。
有次我观察到他小解很久才出来,看不到熟悉亲人身影,先是向东搜寻,继而向西眺望,
即使在这节骨眼,他也不愿放声大喊大叫,让我们子女没有颜面,
站在陌生人群中,一副茫然失魂的样子,安静、耐心等子女们的出现,
我终于了解他出门在外不愿如厕的原因。
以前不解事的小儿子常笑他八十几岁的外婆,连钮扣都不会扣,真慢!真笨!
好简单的一件事,为什么老人家们就是做不好?
我们还未经历到,当然难以理解,年纪大了,有时候手脚会不由自主、不听使唤,
我以为老爸和奶奶之间还有一大段差距,谁知他也不知不觉走到这个阶段了。
往后行程我根本无心玩赏,只要看到老爸表情稍有异样,
便好说歹说强行押解他到男厕,自己则只好守在男厕外头,起初老爸感到万分不自在,
后来也就渐渐习惯了。
回程飞机上,我陪老爸去洗手间,他忽然低声对我说:其实我不会锁机上厕所的门。
我拍拍他肩膀,告诉他:"没关系。"
心里却翻涌出一阵心酸。
心里很想告诉同行的妹妹,下次出游,把各自的老公也带来,也可以多尽一份心,
也很想告诉没有同来的幺妹,钱财日后都赚得回来,
唯有父母健在安康,又能带着远游,这才是为人子最大的福份;
想告诉老爸,如厕问题解决了,我们下次可以飞到更远的地方去旅行。
一趟旅行带给了我许多感触,也让再度离开家、身在火车上的我不禁滴下眼泪....
或许是自己太多愁善感,也或许担心自己的父母状况,
只是自己一直没发觉,才惊觉原来老爸老妈也变老了,变脆弱了
不再是以前那「强壮的臂膀」、「温暖的避风港」,
原来一直帮我扛着头上那片天的巨人,也会变老....
-----------------------------------------------------------------
母难日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回答2:

父亲的自行车
作者:余杰
父亲的爱不正像雪中的火吗?给我们关怀,给我们温暖,这都是父母给予儿女的爱。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唯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有人说,10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20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40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然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唯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父亲是建筑师,工地上所有的工人都怕他,沙子与水泥的比例有一点差错也会招来父亲的痛斥。然而,父亲在家里永远是慈爱的。他的好脾气甚至超过了母亲。在县城里,父亲的自行车人人皆知,每天早晚,他风雨无阻地骑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那时,我和弟弟总手拉着手跑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站在破自行车旁、穿着旧蓝色中山服焦急地张望着的父亲。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一直能一心两用,一边乐滋滋地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等到我上了初中,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等到弟弟也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去了一天两趟的奔波。可父亲似乎有些怅然若失,儿子毕竟一天天长大了。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台灯下翻看一本发黄的相簿。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篮球的照片说:“这是我刚上大学时照的!”照片上,父亲生龙活虎,眼睛炯炯有神,好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此刻,站在父亲身后的我却蓦然发现,父亲的脑后已有好些白发了。父亲一出世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惨痛的经历使他深刻地意识到父亲对儿子的重要性。因此,在他的生活里,除了工作便是妻儿,他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在办公室与家的两点一线间,生活得有滋有味。辅导儿子的学习是他最大的乐趣,每天的家庭作业父亲都要一道道地检查,认认真真地签上家长意见,每次家长会上他都被老师称赞为“最称职的家长”。母亲告诉我一件往事:我刚一岁的时候,一次急病差点夺去我的小命。远在千里之外矿区工作的父亲接到电报时,末班车已开走了,他跋山涉水徒步走了一夜的山路,然后冒险攀上一列运煤的火车,再搭乘老乡的拖拉机,终于在第二天傍晚奇迹般地赶回了小城。满脸汗水和灰土的父亲把已经转危为安的我抱在怀里,几滴泪水落到我的脸上,我哇哇地哭了。“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害怕。”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
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与父亲在一起,沉默的时候居多,我却能感觉出自己那与父亲息息相通的心跳。离家后收到父亲的第一封信,信里有一句似乎很伤感的话:“还记得那辆破自行车吗?你走了以后,我到后院杂物堆里去找,却锈成一堆废铁了。”我想了许久,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给父亲回信:“爸,别担心,那辆车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呢。我坐在后面,弟弟坐在前面,您把车轮蹬得飞快……”

还有:
两首余光中的诗:
如果没有这次远游,迟钝的我也不会知道
一向热心打点照顾我们子女无微不至的父母,
退休十几年的老爸,竟衰老得如此快速。
我们五姊妹只凑足了三个,决定陪爸妈去新加坡玩。
在去程的飞机上,老爸四小时都不愿如厕,任凭我们好说歹说,他依然老僧入定,不肯起身。
在每一站观光区,他也是非到万不得已才进男厕。
有次我观察到他小解很久才出来,看不到熟悉亲人身影,先是向东搜寻,继而向西眺望,
即使在这节骨眼,他也不愿放声大喊大叫,让我们子女没有颜面,
站在陌生人群中,一副茫然失魂的样子,安静、耐心等子女们的出现,
我终于了解他出门在外不愿如厕的原因。
以前不解事的小儿子常笑他八十几岁的外婆,连钮扣都不会扣,真慢!真笨!
好简单的一件事,为什么老人家们就是做不好?
我们还未经历到,当然难以理解,年纪大了,有时候手脚会不由自主、不听使唤,
我以为老爸和奶奶之间还有一大段差距,谁知他也不知不觉走到这个阶段了。
往后行程我根本无心玩赏,只要看到老爸表情稍有异样,
便好说歹说强行押解他到男厕,自己则只好守在男厕外头,起初老爸感到万分不自在,
后来也就渐渐习惯了。
回程飞机上,我陪老爸去洗手间,他忽然低声对我说:其实我不会锁机上厕所的门。
我拍拍他肩膀,告诉他:"没关系。"
心里却翻涌出一阵心酸。
心里很想告诉同行的妹妹,下次出游,把各自的老公也带来,也可以多尽一份心,
也很想告诉没有同来的幺妹,钱财日后都赚得回来,
唯有父母健在安康,又能带着远游,这才是为人子最大的福份;
想告诉老爸,如厕问题解决了,我们下次可以飞到更远的地方去旅行。
一趟旅行带给了我许多感触,也让再度离开家、身在火车上的我不禁滴下眼泪....
或许是自己太多愁善感,也或许担心自己的父母状况,
只是自己一直没发觉,才惊觉原来老爸老妈也变老了,变脆弱了
不再是以前那「强壮的臂膀」、「温暖的避风港」,
原来一直帮我扛着头上那片天的巨人,也会变老

回答3:

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2、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3、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拿回家来,晚上糊了挣点分分钱补点家用。有个冬天,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躬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母亲,睡了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

4、高考那年,母亲请了假天天站在考点门口为参加高考的男孩助阵。时逢盛夏,烈日当头,固执的母亲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茶亦浓,情更浓。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亲撒的四个谎

5、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靠着自己在缝纫社里那点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着几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胡同路口电线杆下修表的李叔叔知道后,大事小事就找岔过来打个帮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钱粮来帮补男孩的家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左邻右舍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母亲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多年来却守身如玉,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母亲说,我不爱!——撒的五个谎

6、男孩和她的哥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下了岗的母亲就在附近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维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知道后就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母亲说,我有钱!——撒的六个谎

7、男孩留校任教两年,后又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待遇相当丰厚,条件好了,身在异国的男孩想把母亲接来享享清福却被老人回绝了。母亲说,我不习惯!——撒的七个谎

8、晚年,母亲患了重病,住进了医院,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男孩乘飞机赶回来时,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了。母亲老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男孩悲痛欲绝,潸然泪下。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撒的最后一个谎

回答4:

毛泽东对母亲的感情很深
毛泽东对母亲文七妹感情很深。1918年夏,他从长沙赴北京前夕,十分挂念在外婆家养病的母亲,特地请人开了一个药方寄给舅父。次年春返回长沙,便把母亲接来就医。10月5日,文七妹患瘰疬(俗称疝子颈)病逝,终年五十二岁。毛泽东日夜兼程从长沙赶回韶山守灵,并和泪写下一篇情义深长的《祭母文》。他这么追念母亲:“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狂言,不存欺心……洁净之风,传遍戚里。”当时,毛泽东还给同学邹蕴真写信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母亲对他的影响力,在他的一生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把父亲毛顺生接到长沙住了一阵。父亲后来不再干涉他的选择,继续供他上学。毛泽东是很感激的。毛顺生于1920年1月23日患急性伤寒去世,时年五十岁。
朱德著文忆母亲
1944年2月15日,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在家乡四川仪陇病逝。朱德万分悲痛,4月5日著《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以无限的深情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寄托哀思。
朱德开篇写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他在一封写给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人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识,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识,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最后,朱德满怀深情地写到:母亲现在离开我而去,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