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兮之"是什么意思??

<楚辞>里的"兮"古译什么?今译什么?"兮之".连起来.如何翻译?
2024-11-03 21:03:2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古文中的兮之是文言助词,属于感叹词,也可称之为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思,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不做翻译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极其深广的影响,几乎每个文学领域,各个不同的体裁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存在它的身影。

扩展资料:

楚辞的主要题材贡献:

1、骚体

骚体文学包括楚歌和楚赋,它们有二个共同特点:其一是以《楚辞》中作品为模拟范式,其二是“兮”的大量运用;后者构成了骚赋有别于其他作品最明显的外在标志。

项羽《垓下歌》、刘备《大风歌》、汉武《秋风辞》等帝王作品,以至整个两汉魏晋骚体都是《楚辞》的继承者。

2、赋体

赋体文学出于“楚辞”。这里的“楚辞”指屈原开创的文学形式,包括《楚辞》之前的就流行于世、有可能未进入《楚辞》的楚辞体作品。

赋体的形成前人有多说,从大的方面上讲,它与《诗经》传统、战国诸子文风、纵横家排比论辩的气势不无关系,然而最重要、最直接的渊源则是“楚辞”。

3、诗歌

《楚辞》是公认的与《诗经》并峙的一座诗的丰碑,它创造了新的诗体,对诗歌对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楚辞》开创性地打破了《诗经》四言为主,重章叠韵的体式;其次,《楚辞》丰富了诗歌的题材,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如招隐诗、游仙诗等便是直接从《楚辞》孕育出来的,政治咏怀诗等,受《楚辞》的影响亦很大。

最后,最重要的是,《楚辞》在诗坛开创了一种文学传统,今人视为“浪漫主义”诗风的一派都无一例外受其启发,从中汲取精神与艺术得滋养,成了它的“苗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辞

回答2:

兮  
  xī
  (1) ㄒㄧˉ
  (2) 文言助词,语气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3) 郑码:OAZ,U:516E,GBK:D9E2
  (4) 笔画数:4,部首:八,笔顺编号:3415
  详细注解
  --------------------------------------------------------------------------------
  兮xi
  [助]
  啊 [how] 古代诗辞赋中的助词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诗·周南·葛覃》
  带“兮”的《楚辞 》的《九歌》:
  九歌(十)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①,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②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遥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注释:
  ①:音"航"。
  ②:音"扶"。
  题解:此篇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 虞兮
  奈若何
  大风歌
  [西汉]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回答3:

回答4:

“兮”在古文中是用于抒发情感的语气助词,无实义。

回答5:

《楚辞》里的“兮”多数没有意思,是语气词,用来凑足字数并且起押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