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量:
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这个定义包括三层内涵:
(1)测量是操作,至于是什么样的操作,没有做具体规定。它可能是一项复杂的物理实验,如激光频率的绝对测量、地球至月球的距离测量、纳米测量等;也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如称体重、量体温、用尺量布等。这种操作可以是自动进行的,也可以是手动或半自动的。
(2)这里强调的是一组操作或一套操作,意指操作的全过程,直到给出测量结果或报告。也就是从明确或定义被测量开始,包括选定测量原理和方法、选用测量标准和仪器设备、控制影响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实验和计算,一直到获得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
(3)该组操作的“目的”在于确定量值,这里没有限定测量范围和测量不确定度。因此,这个定义适用于诸多方面和各种领域。
2、计量: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3、测绘: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测绘是一种特定行业、领域的测量。
国际测量师联合会(FIG)的第六委员会称作工程测量委员会,过去它下设4个工作组:测量方法和限差;土石方计算;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测量。此外还设了一个特别组:变形分析与解释。现在,下设了6个工作组和2个 专题 组。6个工作组是:大型科学设备的高精度测量技术与方法;线路工程测量与优化;变形测量;工程测量信息系统;激光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电子科技文献和网络。2个 专题 组是:工程和工业中的特殊测量仪器;工程测量标准。
德国、瑞士、奥地利3个德语语系国家自50年代发起组织每3~4年举行一次的“工程测量国际学术讨论会”。过去把工程测量划分为以下几个 专题 :测量仪器和数据获取;数据解释、处理和应用;高层建筑和设备安装测量;地下和深层建筑测量;环境和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
1992年第11届讨论会的 专题 是:测量理论与测量方案;测量技术和测量系统;信息系统和 CAD ;在建筑工程和工业中的应用。
1996年的第12届讨论会的 专题 是:测量和数据处理系统;监测和控制;在工业和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数据模型和信息系统;交叉学科的大型工程项目。
从以上可见,工程测量学的研究领域既有相对的固定性,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笔者认为,工程测量学主要包括以工程建筑为对象的工程测量和以设备与机器安装为对象的工业测量两大部分。在学科上可划分为普通工程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各种工程建设提供 测绘 保障,满足工程所提出的要求。精密工程测量代表着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方向,大型特种精密工程建设是促进工程测量学科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