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在我国日常产品质量检验和大量在用工业和民用设备的检验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我国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发展的历史、人员的培训和认证体系及统计、学术会议和仪器展览情况、标准现状、仪器的生产和销售状况、人员教育现状、目前的主要研究和应用领域。从统计结果看,我国拥有近17万无损检测人员和2000多家无损检测机构,2007年无损检测仪器的销售额达10亿元人民币左右,大专院校每年培养近千名无损检测专业的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我国不仅对常规无损检测设备、器材和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且对先进的无损检测仪器、技术和服务也有大量的需求。我国已成为一个无损检测仪器、技术和服务的巨大市场。我国的无损检测工作者已经在许多技术和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和成功的应用。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开展了电力、冶金、机械和汽车制造等许多大型工业项目的建设。射线、超声、磁粉和渗透等无损检测技术和方法,自1954年开始由前苏联和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逐步引入中国,并得到广泛应用。
1957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超声波探伤仪,1964年研制出管材超声自动探伤统,198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字化超声波探伤仪。1958年中国开始生产工业射线检测用胶片,1960年研制出第一台轻便型60Co源γ 射线探伤机,1964年研制出第一台X射线探伤机,1991年研制出X射线实时成像系统,1993年研制出γ射线源CT机,1995年研制出γ射线源的康谱顿散射成像系统和工业探伤用射线加速器。
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便携式磁粉探伤机,1962年开始生产渗透探伤剂产品。
1960年涡流检测技术引入中国。1962年研制出第一台涡流检测仪,使涡流检测技术在中国得到推广应用。1993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数字化、多频和多通道涡流检测仪,2000年研制出首台金属磁记忆诊断仪,2002年研制出管道和钢板腐蚀漏磁检测仪和专用钢焊缝表面裂纹涡流检测仪。
1973年,声发射技术引入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陆续研制出单通道和六通道声发射仪,1986年研制出36通道声发射仪,声发射检测技术在航空、航天和压力容器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1996年研制出基于PC/AT 总线和Windows界面的多通道声发射仪,1998年研制出数字化全波形多通道声发射仪。
1978年11月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成立,到目前已成立26个地方分会,会员达三万多名。
20世纪70年代,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引入中国。1978研制出红外热像仪,目前该技术在电力和石化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2 无损检测人员和认证机构
中国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认证由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和8个有关政府机构或工业部门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和考试委员会分别独立进行。据2007年底统计,各部门颁发的目前仍然有效的无损检测III级人员证书达8700多个,I级和II级人员证书共255400个。
鉴于无损检测工
作是保证产品质量及运转中装备(包括航空、原子能、铁路、船舶、交通、电力、化工、石油、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国防军事装备及建筑结构等所有受载装备和构件)的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国际上已普遍对无损检测人员实施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并需经严格的考核鉴定合格,取得与其职责相对应的资格证书后才能从事相应的检测、评判、管理的制度。
我国自1978年无损检测学会成立以后,参照先进工业国家学会的经验,创立了我国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认证工作的体系,在第一届学术会议期间就引进了联邦德国的培训教材和经验,并参照美国、日本等国的有关标准、条例,于1980年发布了“无损检测人员技术等级划分和资格鉴定的试行规则”,开展了对各级无损检测人员的等级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此后在1982年、1984年,航空工业部及劳动部参照了学会的“规则”,也制订了航空、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及等级人员考核的工作体系,化工、电力、煤炭、兵器、船检、冶金、核工业、铁道等各个工业部门也都先后建立了本工业体系的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资格认证制度。至今,学会已培训、认证了29000余人次的检测人员,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部门已培训、认证了130000余人次的检测人员,其他工业部门也培训认证了近35000余人次的检测人员。这项制度的实施,对提高我国无损检测人员的素质,保证无损检测技术的正确应用,达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该领域学会二十年来的主要工作
学会自成立以来的二十年中,始终把该项工作作为学会工作的重点,并不断在国际交往中与各先进工业国家展开交流、合作,不断学习、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密切注视国际上的发展动向及该项技术的标准化工作。
1988年,学会和标准化委员会按ISOTC-135,SC-7分委员会的文件,起草了向国际标准靠拢的国家标准(GB9445-88)“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通则”,旨在达到使我国的这一项工作与国际接轨和争取与国际上各工业国家证书互认的目的,以适应国际经贸合作日益扩大的要求。
1989年为了加速“国际互认”的步伐,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在提供了我国按国际标准制订的GB9445-88国家标准及我国的几种主要方法(射线、超声、磁粉、渗透检测方法)III级(高级)、II级(中级)、I级(初级)的典型考试题目等资料后,经过联邦德国NDT学会DGZfP将近一年的审定研究后,得到了德国学会对我国学会的NDT人员的资格认证方案、鉴定方法的认可,并先后于1989年、1991年对我国学会的射线、超声、磁粉、渗透等几种方法的技术证书的认可,签订了两国学会之间的证书互认协议。此后,我国NDT人员证书上印上了“本证书与德国无损检测学会证书具有等效的资格”的内容,这样本会检测人员的证书在国际经济技术交往中具有更大的影响力,除德国外,其它一些国外机构和企业也能承认本会颁发的证书。
但由于国内NDT人员资格认证体系的不统一,证书的形式繁多,以至于影响外国对我国各行政系统颁发的证书的承认,在学会不断向国家主管部门反映上述情况后,原国家经委曾下达了文件,即“委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牵头组织、建立中国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和统一考核规程的通知”。
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学部委员陶亨咸教授以及陆燕逊教授几次向全国政协、人大以提案方式提出建议,终于在国家机构改革的形势下,于1998年6月23日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受理并复函。复函文件要求:
(1)按现行国际标准ISO-9712修订我国的国家标准(GB9445-88)。
(2)争取在近期内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按ISO-9712国际标准的要求组织全国统一的NDT人员资格认证机构(National Certifying Body)。
(3)乘目前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时机,切实抓紧解决我国NDT人员资格认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充分发挥有关学术团体的作用; 完善和统一我国NDT人员资格认证工作体系; 实施对该项工作的统一管理。
近几年来本会曾不断地向国内较有影响的工业和锅炉压力容器技术安全监察等部门进行磋商,旨在取得共识,共同努力促成我国NDT人员技术资格认证体系的统一和完善,争取达到国际先进标准,在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至今已得到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锅炉压力容器技术安全监察部门、核安全监察部门及各有关主管工业部门的赞同和支持。
参考资料:中国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的进展http://www.chinatesting.com.cn/gaoduan/1/288.html
中国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工作的发展及现状http://www.chinatesting.com.cn/gaoduan/1/66.html
应该说从大方向上来是有这个趋势,但是我想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相控阵可以提高其检测效率和准确性,这是它的优势,但它也有它的局限性,第一,检测设备造价昂贵,目前我见过的最便宜的仪器也在100万人民币以上.第二,人力资源的缺乏,目前中国境内还没有能批量培训相控阵检验人员的单位,目前的证书都是聘请国外的专家进行的小范围资质认定,这使得在短期的时间内不可能形成一只有规模的检测队伍.第三,相控阵要想取代常规超声,它本身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它的工作模式(数据判读)在现场检验中还显得不够灵活.这一点上它不如常规超声.相控阵现阶段最大的应用主要是一些常规超声不能检测的情况.
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吧,这份资料可能可以帮到你,现代生产中无损检测人到底还需不需要
这个专业不好说啊!!
不过只要你读的是一本院校,那就一定没问题了。。
在不破坏物体的前提下对其检测被称为无损检测
很有前途,底线永远不会失业 但是要明确 部分检测方法是对人体有害的 比如X射线 还有PT的苏丹红 要有心理准备 。 初入职场的新人很长时间 只能在一线工作比较辛苦 愿你能接受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