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在曹版中是死于宝玉和宝钗结婚之后,且宝玉没有发奋读书,黛玉也没有劝他科考。续书者写黛玉的死,有点象老太婆说见闻——不嫌其琐碎。诸如“回光返照”,“攥着不肯松手”,“出气大,入气小”,“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浑身冷汗”,“身子便渐渐的冷了”,“叫人乱着拢头穿衣”,“两眼一翻”……也不怕损害人物形象的艺术美感。与曹刻画的人物形象完全相反。至于续作者最后让黛玉直叫“宝玉!宝玉!你好……”而怀恨死去,这不但不符她生前向警幻说过要偿还“甘露之惠”的诺言(现在的结局,竟成了“以怨报德”),而且也最终否定了黛玉是宝玉的真正的知己。对文字的驾驭功力,高鹗自然远不如曹雪芹,八十回后,人物一个个言语乏味 面目可憎起来",逐渐心领神会。前八十回口齿逼人,一张嘴比刀子还利的黛玉姑娘,后头实在消沉的可以,花袭人结局应该是在宝玉出家之前就嫁给了蒋玉菡,而高鹗的续写却是在宝玉出家之后,袭人才嫁与了蒋玉菡。贾探春的结局是远嫁海外,从此与贾家再没见面,而高鹗的续写中,贾探春还曾经极荣耀的回家探亲。还有警幻仙姑让那些歌姬唱《红楼梦》十二支曲给贾宝玉听,那里面说得太清楚了,八十回以后的结局应该是,最后贾府是:家亡人散各奔腾,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它的结局应该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按照曹雪芹之意,贾家应该是灭顶之灾,家破人亡。可是高鹗的续写结局呢,却是皇上(其实应该就是乾隆了)赦免了贾家,贾家又重新兴盛起来,又变得荣耀了。高鹗把贾宝玉完全的扭曲了!宝玉本应是个不俗之人,是一个和封建主流社会不相融的人,从来读不进那四书五经,他骂那些去读经书、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是“国贼”、“禄蠹”,那些官迷,他恨死了。但是呢,在后四十回,高鹗却把贾宝玉变成了一个乖孩子,听贾政的话,两番入家塾,一心去读圣贤书了?还记得后四十回写到,贾宝玉有一天见巧姐,听说巧姐读了《女孝经》,觉得非常好,于是又跟她讲《列女传》,长篇大套讲封建道德,这完全不是贾宝玉的本来作风!高鹗完全的把贾宝玉这个人给扭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