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课后题

课后第二题,也就是“读一读,体会带电磁的表达效果”
2025-04-15 17:29:3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理想的风筝阅读题目:
  1.给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2分)
  (1)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案一侧( )
  (2)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 )
  2.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和主题。(3分)
  3.仿照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 续写两个句子. (2分)
  4.怎样理解第⒀段中的画线句子?(不超过50字)(2分)
  5.为什么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6分) 答:(1) (2)
  6.文章写的是我的老师,但标题却是理想的风筝,为什么要以理想的风筝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根据你的理解简要谈看法.(4分)
  7.文章⑽⑾段集中笔力描写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请与《风筝》中⑶⑷段作比较,说一说两文所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8本文和《风筝》都以风筝为线索,围绕风筝谋篇布局,结构全文,但两文蕴含的思想感情、表现的主题以及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都极为不同。试做简单的比较分析.(8分)
  .
  理想的风筝阅读答案:
  1.zhu chēn
  2.本文回忆了身残志坚的刘老师的故事,赞扬了他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3.森林里,一棵棵大树在同清风唱和;草地上,一只只蝴蝶在同花儿逗乐.
  4.它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要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5 .答:(1)因为刘老师放风筝的姿势独特
  (2) 刘老师虽然残疾了,但对生活充满激情
  6.标题有两层含义
  A:刘老师在每个学生的心理拨下理想的种子,放飞理想的风筝。
  B每年春天,刘老师都放风筝,那风筝里有刘老师的理想,他把理想放飞。
  7.鲁文写出弟弟偷看风筝偷做风筝的高兴劲,暗写了儿童动手能力强,表现游戏是儿童发天性这一主题,暗含作者深深的自责;苏文写出刘老师身残志坚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表现作者对老师高尚人格的钦佩.
  8.鲁迅的《风筝》笼罩着深沉的悲哀,作者回忆小时候不许弟弟放风筝,甚至连弟弟兴高采烈地看风筝,我也认为是可鄙的,后来懂得了新道理,觉悟到我的这种做法是对弟弟的精神虐杀而心情沉重,想求补过,弟弟都全然忘记,无过可补,因而心情依然沉重,悲哀之至。苏叔阳的《理想的风筝》是对刘老师的敬仰之情。
  鲁文的主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考虑,因而显得较为复杂。从儿童教育角度去考虑,其主题是批判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和方法,提倡近代儿童教育的科学观念;从批判封建思想和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其主题为表达自己对封建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否定和深恶痛绝,并启发人们思考,从而有所觉悟。还可以从自我解剖的角度理解,从亲情的角度去理解,从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苏文的主题没有那么沉重,也没有那么复杂。它只是通过对刘老师赞扬了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两文的表现手法不相同。鲁文是散文诗,抒情色彩也较浓;苏文不直接描写风筝,而是借风筝来写老师。借物抒怀。
  最后再比较一下两文的语言特色。鲁文叙事生动,写景状物运用白描,凝练简捷。长短句交错使用,句式运用灵活。苏文的语言顺畅,议论深刻。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说理形象。

回答2:

标准答案来咯!!!
泛:表达面对老师的残疾心里难过,尊敬等矛盾心情。。。
浮:快乐,舒服的感觉
漾;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呵呵。。我来给你提个醒哦
要求打了错别字。。

回答3:

你好,这是我的答案:
1.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
泛:表达了学生当时油然而生的略微的难过
2.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起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
浮:写出了人们在春天情不自禁地感到的舒畅与欢欣。
3.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漾:表达了他当时的高兴和他一直拥有的童心。
希望你能采纳,谢谢!~~~

回答4:

这三个词使感情、快意和笑这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描写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