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字什么

2024-11-22 09:51:3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李世民的字没有记载下来。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2][3][4]),唐朝第二任皇帝。出自陇西成纪,626年至649年在位。父亲是唐高祖李渊,母亲是太穆皇后窦氏。

窦皇后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按长幼顺序为:李建成、平阳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吐火罗叶护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李世民登基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其真迹今仅存晋祠之铭并序碑刻。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谥号“文皇帝”,葬于昭陵。

扩展资料: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于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军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隋末群雄,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终统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在位时间只使用一个年号贞观。

毛泽东评价李世民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世民

回答2:

李世民受封秦王的时候,还不到20岁。之后,李世民奉命东征西讨,忙于统一全国的战争,是否有空闲回家举行“及冠”之礼就不得而知了,即使举行了及冠之礼,取了“字”,但是,对于文武百官和下属黎民来说,怕是没有任何机会来称呼他的名和“字”了,因为在当时,其地位的尊贵只有李渊、李建成在其上,可谓二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李渊、李建成可以称呼其为“二郎”之外(《大唐创业起居注》原文有载),其他人只有称其为“秦王殿下”的资格。所以,很可能秦王殿下没有必要再取“字”,或者取了字没有人能有资格用“字”来称呼他,天长日久被人遗忘了。至于当了皇帝之后,皇帝的名字更是万万不可随意称呼,而礼法还要避讳。不过李世民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开通,不怎么追求虚荣。即位后,下诏说只要“世民”两个字不连起来用在文字中,就不需要避讳:“令曰:“依礼,二名不偏讳。近代已来,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典。其官号、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旧唐书·本纪第二)。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最早为“吏、民、礼、兵、刑、工”六个机构,其中“民部”在唐太宗时并没有为了避讳李世民的“民”字而改称,倒是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为了表示其孝心和尊崇,下令把“民部”改为“户部”而唐高祖李渊,在“及冠”取字的时候,还是一个普通地方官,被人称呼了很多年,到他当皇帝的时候已经广为人知,所以这个“叔德”这个字就流传下来了。

回答3:

李世民受封秦王的时候,还不到20岁。之后,李世民奉命东征西讨,忙于统一全国的战争,是否有空闲回家举行“及冠”之礼就不得而知了,即使举行了及冠之礼,取了“字”,但是,对于文武百官和下属黎民来说,怕是没有任何机会来称呼他的名和“字”了,因为在当时,其地位的尊贵只有李渊、李建成在其上,可谓二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李渊、李建成可以称呼其为“二郎”之外(《大唐创业起居注》原文有载),其他人只有称其为“秦王殿下”的资格。所以,很可能秦王殿下没有必要再取“字”,或者取了字没有人能有资格用“字”来称呼他,天长日久被人遗忘了。至于当了皇帝之后,皇帝的名字更是万万不可随意称呼,而礼法还要避讳。不过李世民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开通,不怎么追求虚荣。即位后,下诏说只要“世民”两个字不连起来用在文字中,就不需要避讳:“令曰:“依礼,二名不偏讳。近代已来,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典。其官号、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旧唐书·本纪第二)。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最早为“吏、民、礼、兵、刑、工”六个机构,其中“民部”在唐太宗时并没有为了避讳李世民的“民”字而改称,倒是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为了表示其孝心和尊崇,下令把“民部”改为“户部”而唐高祖李渊,在“及冠”取字的时候,还是一个普通地方官,被人称呼了很多年,到他当皇帝的时候已经广为人知,所以这个“叔德”这个字就流传下来了。

汉高祖:刘邦,字季
光武帝:姓刘名秀,字文叔
曹魏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
曹丕(公元187~226年),字子桓
曹睿(公元205~239年),字元仲
曹芳(公元232~274年),字兰卿
曹髦(公元241~260年),字彦士
曹奂(公元246~302年)。初名曹璜,字景明
蜀汉
刘备(公元161~223年),字玄德
刘禅(公元207~271年),字公嗣,小字阿斗
孙吴
孙策(公元175—200年),字伯符
孙权,字仲谋
孙亮(公元243~260年)死时未及冠
孙休(公元235~264年)。字子烈
孙皓(公元242~283年),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

回答4:

历史上没有记载下来。  

李世民受封秦王的时候,还不到20岁。之后,李世民奉命东征西讨,忙于统一全国的战争,是否有空闲回家举行“及冠”之礼就不得而知了,即使举行了及冠之礼,取了“字”,但是,对于文武百官和下属黎民来说,怕是没有任何机会来称呼他的名和“字”了,因为在当时,其地位的尊贵只有李渊、李建成在其上,可谓二人之下,万人之上。

除了李渊、李建成可以称呼其为“二郎”之外(《大唐创业起居注》原文有载),其他人只有称其为“秦王殿下”的资格。所以,很可能秦王殿下没有必要再取“字”,或者取了字没有人能有资格用“字”来称呼他,天长日久被人遗忘了。至于当了皇帝之后,皇帝的名字更是万万不可随意称呼,而礼法还要避讳。

不过李世民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开通,不怎么追求虚荣。即位后,下诏说只要“世民”两个字不连起来用在文字中,就不需要避讳:“令曰:“依礼,二名不偏讳。近代已来,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典。其官号、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旧唐书·本纪第二)。

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最早为“吏、民、礼、兵、刑、工”六个机构,其中“民部”在唐太宗时并没有为了避讳李世民的“民”字而改称,倒是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为了表示其孝心和尊崇,下令把“民部”改为“户部”而唐高祖李渊,在“及冠”取字的时候,还是一个普通地方官,被人称呼了很多年,到他当皇帝的时候已经广为人知,所以这个“叔德”这个字就流传下来了。

回答5:

李渊的祖父是鲜卑大野部酋长大野白虎,北魏入主中原之际,他趁机率部众屠掠关中、游牧于此,后被北魏辟为将(其父亦曾接受北魏官衔,名义顺服;实是迫于实力差距被招安);北魏明帝“汉化改制”,命鲜卑群臣须取汉名,大野白虎占据关陇,素慕汉时陇右英豪飞将李广,遂以李为其汉姓。(李渊之前的各类官方记载)即入隋,杨坚父子全国范围内大兴汉化复兴运动,民族记忆觉醒;李渊开唐后,士民各层对关陇鲜卑军事贵族统治矛盾日深,为稳定民心、保障统治,自李渊始宣称自己为李广后人(因广孙李陵叛汉,汉武帝夷李氏三族,早已杀绝),并命人草拟族谱。此后史籍皆以此为记!但李唐家族在中唐明皇李隆基之前(开始宣称自己是李耳【老子,太上老君】后人,并大肆渲染道教思想,神化自身),除姓氏外,并无其他汉俗,皇室习性反更接近突厥、鲜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