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对蛋白质的消化与利用形式是氨基酸,在选择蛋白饲料时,不能仅凭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来评价饲料的优劣,而要看蛋白质是否能被机体消化吸收。通常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饲料中所提供的蛋白质本身是否容易被消化。羽毛粉的粗蛋白含量高达86%,仅有25%是可消化的,由于大部分是角质化蛋白,如果不经过预先消化处理,这种蛋白质的消化率是极其低的。
(2)粉碎饲料的颗粒大小也直接影响着蛋白质的消化率。即使饲料中提供的蛋白质本身是容易消化的,但如果加工粉碎的饲料颗粒太大,消化道中的蛋白质消化酶不能在饲料排出消化道前将蛋白质完全浸透,其中的蛋白质仅仅部分被消化。相反,较小的粉碎颗粒与蛋白质消化酶接触的面积相对要大,更容易被消化。
(3)粗纤维含量较高的饲料,蛋白质很少能被消化掉。
(4)长时间加热或加热温度过高,会使蛋白质变性而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但适当的蒸煮、膨化和烘烤对蛋白质的消化率影响不大。
(5)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影响。蛋白酶抑制因子能使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如生马铃薯中含有非常强的糜蛋白酶抑制因子,生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如果直接用来喂猪,就会大大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对这类含有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饲料,通常要经过煮熟或加热使蛋白酶抑制因子遇热变性失活,才能用来喂猪。
影响消化率的因素很多,凡是影响动物消化生理、消化道结构机能和饲料性质的因素,都会影响饲料消化率,主要是动物、饲料、饲料的加工调制、饲养水平等几个方面。①动物:不同种类的动物,由于消化道的结构、功能、长度和容积不同,其消化能力也不一样。不同年龄的个体其消化率存在差异,同年龄、同品种的个体,因培育条件、体况、神经类型等的不同,对同一种饲料的消化率仍有差异。②饲料:不同种类和来源的饲料因养分含量及性质不同,饲养水平的差异,饲料的消化率不同。③环境:环境的温度、湿度等也影响饲料的消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