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国际著名的蒸馏酒,如五粮液、威士忌、白兰地、金酒、朗姆酒等都是用高品质的基酒勾兑出来的。 在白酒的生产过程中,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成型靠勾兑,勾兑技术可以称得上是酿酒的画龙点睛之笔。以名酒五粮液为例,五粮液的勾兑技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上世纪70年代末,勾兑大师范玉平的优选法取得不断的技术进步,华罗庚先生为之两度致电祝贺并赠诗:“名酒五粮液,优选味更醇,省粮五百担,产量增五成,豪饮李太白,雅酌陶渊明,深恨生太早,只能享老春”,赞扬宜宾五粮液酒厂“为中外驰名的五粮液增添了光彩”。现在五粮液拥有计算机勾兑和人工尝评相结合的独一无二的先进技术,被业界誉为“勾兑双绝”,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五粮液用来勾兑调味酒属于特级酒,来自明代延用至今,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窖池,酒味丰富全面,对基础酒有固其本、辅其弱、扬其优、克其短的奇效,体现出一种综合美感,确保了消费者喝到的每一口五粮液的口感和品质都是一致的。五粮液整个勾兑调和过程,绝不添加任何香精和味素,最终达到“各味谐调,恰到好处”。所以五粮液宣传的“中庸和谐”的企业文化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建立在产品风格的基础上的。 从“陈氏秘方”到六百年古窖,从特有的“包包曲”工艺到世界领先的“勾兑双绝”,五粮液对待消费者就像它的酒质一样,晶莹剔透,醇香至真。国内某些品牌刻意回避“勾兑”概念,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公众的知情权,属于一种欺骗行为。 因而,要想解决人们对勾兑问题的误读,最好的做法就是学习五粮液,把产品的真实特性告知公众,让消费者根据情况自己做判断。一些对于勾兑的妖魔化的行为,只能造成酒类市场的混乱,不利于酒业的发展。编辑本段勾兑起源于何时 [1]《周礼?春官?司尊》载:“盎齐涗酌,凡酒修酌”。《礼记?郊特性》载:“盏酒涗于清”,“明水涗齐,贵新也”。涗,古同“挩”。古人的解释有多种,其中有人说:“凡酒初成皆浊,以清者和而泲之,谓之涗。”周朝时酿酒,渣与汁同饮,故曰齐,分五等,盎齐是第三等。盎齐用来祭祀,不能混浊,必须加工,加水(有说酒)过滤澄清。“凡酒修酌”一句,古人注释说,平常人吃的酒(齐),用来作祭祀供品,必须“修治之,以致其味”。这些记载说明,周朝时人们已经懂得初酿出的“基础酒”进行再一次的加工--掺入液体混合物、评尝来提高酒质和口味。北宋苏轼《酒经?酿酒》由载:“投(酿)者必屡尝而增损之,以舌为权衡也。”初酿酒,烈而微苦,三投(酿)而后平和。“以舌为权衡”,在当今勾兑、调味和评酒工作中仍然如此。当然。古代那些都算不上是勾兑,可是那种提高质量、口味、注重尝评的思想和作法应为滥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