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五门,即《礼记》东汉郑玄注所称,“天子及诸侯皆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又注《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这就是“三朝五门”的由来。
紫禁城“五门三朝”建置是正统思想的反映
1、明代遵循《周礼》并参考历代建置设置五门三朝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道统的延续就是靠儒家思想来支撑的。而创立者孔子说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儒家把周代奉为治理国家最理想的榜样,那么,记载周代典章制度的《周礼》就理应成为历代治国所遵循的法则,其中有关宫室建置的记载,更是被历代看成是皇权的象征而奉为万世不变的圭臬。
商周以降,天子宫室都有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居住的后寝两大部分。前朝以正殿为中心组成若干院落。据《周礼》和《礼记》的记载,周代天子有处理政务的“三朝”。到汉、晋、南北朝时,依《周礼》都在正殿两侧设东西厢或东西堂,三者横向排列。
《三国志·魏书》记正殿太极殿之左右为东西堂,为皇帝延见臣下,处理日常国务以及宴请群臣场所。隋文帝营建新都大兴宫,追绍周礼制度,纵向排列“三朝”:广阳门为大朝,元旦、冬至、万国朝贡在此行大朝仪;大兴宫则朔望视朝于此;中华殿是每日听政之所。从此以后,纵向即南北向排列的三朝成为后世遵循的准则。
三朝五门,即《礼记》东汉郑玄注所称,“天子及诸侯皆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又注《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这就是“三朝五门”的由来。 清代五门为: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三殿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北京故宫中的“五门三朝”分别是:
1. “五门”: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2. “三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