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把人分为五等的

2024-11-22 14:15:4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孔子家语》按人品高低把人分为五等,从低到高依次为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

2、宋代全国的居民有主户和客户之分。

主户分成五等, 乡村上三等户为“上户”,是各类地主。四、五等户称为“下户”,有少量的土地。

客户是没有土地的农民,占总户数百分之三十五左右。五等户和客户都要租种土地。地租根据具体的情况或对半分成,或四六分成,没有耕牛 的佃户要把六成以上的收成交给地主。

3、五族共和,是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口号。这一原则强调了在中国的五大族群汉满蒙回藏和谐相处,共建共和国。

中华民国以五色旗作为国旗,分别代表汉族(红);满族(黄);蒙古族(蓝);回族(信仰伊斯兰的诸多民族,白);藏族(黑)。其中“回族”泛指内地回民和西北各地说突厥语系语言的诸多穆斯林民族,包括维吾尔,哈萨克族等。清朝曾将新疆称为回疆。

五族共和源自清末立宪运动的“五族大同”。

4、元朝把全国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等是蒙古人,指原来蒙古各部落;

第二等是色目人,色目是各色各样的意思,指西域各国的人,包括我国西北地区各族及中亚一带来到中国的人;

第三等是汉人,指原来金朝统治下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

第四等是南人,指原来南宋统治下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民国五族(汉、满、蒙、回、藏)共和。

扩展资料:

主户和客户,中国宋代根据产业的有无划分居民户等的制度。有常产的税户,划为主户,无常产的侨居者,划为客户。

主户根据居住地区分为坊郭主户和乡村主户。

坊郭主户以常产等的多少区分为十等,乡村主户区分为一、二、三、四、五等。

王安石变法期间又将第一等户分为五等,产业特多的定为出等户、无比户或无比高强户。

一等户占田三四顷以上,也称上户。他们和部分官户、大商人组成大地主阶层。第二、三等户占田一顷到三四顷,也称中户,组成为中小地主阶层。

在宋代,全部地主阶级占总人口不过百分之六七,所占土地则占全部垦田的百分之五十至六七十;其中占总人口不过千分之二三的大地主阶层,占田达百分之四五十。

部分第三等户,以及被称为下户的第四、五等户和客户,组成为农民阶级。部分第三等户和第四等户,占田三四十亩至五七十亩,属于自耕农民和富裕农民阶层。第五等户占田三五亩或二三十亩,靠租佃部分土地为生,属于半自耕农民阶层。

在宋代,自耕农半自耕农占总人口50%左右,而所占土地仅占全部垦田的百分之三四十,并承受国家赋役的重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户和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