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坦类降压药,普利类降压药的不同有哪些?
这两个要都是属于肾上腺素转化酶抑制药效果应该没什么区别
在肾脏的球旁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物质叫肾素,肾素能使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变成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有很强的生理活性:
①直接收缩血管平滑肌。
②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醛固酮又使水钠潴留增加。
③维护交感神经活性。
“普利”类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咪达普利、培哚普利等。它们都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ACEI),使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大大减少,这类药物选择性地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使肾小球囊内压力降低,稳定肾小球基底膜,减少蛋白的排出。因此,对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属于必用药物,这些药物不仅降低血压,还可以逆转左心室肥厚,治疗很多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病。但有一个不良反应,容易引起干咳。
“沙坦”类如氯沙坦、依贝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等。这类药物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使血管紧张素Ⅱ的上述作用大大被抑制,即这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适应证与ACEI相同,但最大特点是几乎无咳嗽的不良反应,不能使用ACEI的病人使用这类药物是很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