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包括广东广西。湖广,在明清时代及其以后指湖南湖北。
明朝中后期,以今湖北、湖南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平原已经取代苏常,成为全国商品粮的基地。
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地区进入大开发时期,湖荡洲滩被大面积围垦为农田,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平提高,作物结构多样化,农副产品商业化突出,城市网络形成,市场体系发育,经济总体水平提高,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扩展资料:
湖广自古有鱼米之乡的说法,清乾隆时还有过“湖南熟,天下足”的说法。当时包括长沙在内的整个湘北地区已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
宋元时期湖南的粮食生产虽有很大发展,但全国粮食产销中心仍在江浙一带,民间流传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到明清时期江浙农村转种棉花,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江浙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遂演变为“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湖南地区的粮食产量有很大的增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湖广熟天下足
范围:湖北省,湖南省(清朝的9个封疆大吏中分别有湖广总督和两广总督,可以湖广和两广不是一个地方)
湖广:元朝、明朝时有个湖广行省,辖区包括现在的湖北和湖南省,清朝后析设湖北和湖南两省,所以一般我们称这两个省的辖区为“湖广”。所以湖南湖北实际是把原来的湖广分成了湖南和湖北(当时没分成广南和广北真是偶然,不然现在就有东南西北四个广了)。
至于两广(广东和广西的名称始于宋代,以广信为界):
渊源于南蛮百越之正统族裔。始皇帝灭六国后,随即攻入岭南,从而将百越之地纳入版图。
两广在历史属于边远的荒蛮之地。开发的也比较晚。到了清朝中期,随着外来贸易的交往,才逐渐得到重视。然而,也就因为这种边远,管辖不是很苛刻。两广成为历代暴动起义的发源地,同时也可以看出两广人的勇敢不屈精神。秦始皇征50万军民平定南蛮(两广)才将两广划入版图。秦末驻两广的赵佗就拥兵自立,成立了南越国,独立割据93年。直到汉武帝派兵将其剿灭。唐末,两广又立国大越,后改名南汉,历四个皇帝共五十五年。 明初,安南王独立为越南国,政权几经易手,就不断向广西策反当地壮瑶土司叛国。明末清初,广东地区又出现了两个反清复明的南明政权。
近代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戍维新、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广东;金田起义、镇南关起义、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等则发生在广西。
附教材:
第十章 湖广地区
湖广是指湖南,湖北地区
自然环境 盆地地形
大湖演变:湖广盆地的平原地带,因地盘下沉及大小河川的汇入,原为浩淼的水域
北部:江汉平原
传说中的云梦大泽:因长江,汉水挟带泥沙长期淤积,湖底逐渐露出水面形成平原
南部:洞庭平原
古代的洞庭湖: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水流呈向心状水系,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集水,蓄洪区域
土地利用方式集约与精密→提高环境负载力,奠定湖广地区粮产丰足,经济发达的基础
应该不包括吧,这句话说的是经济中心南移,当时广东广西还是属于蛮夷,对经济没多少贡献吧,它主要说的是在长江流域。
湖广是指两湖两广,苏湖是指江苏与两湖,这两个谚语是以为中国农业核心的转移而变化的。宋元时是“苏湖”,元朝之后是“湖广”
老兄你这句话出处是哪里?我好像只听说过"苏湖输,天下足",这是南宋的谚语,苏湖是指苏州,湖州,常州,嘉兴.根本轮不上两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