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的书评,谢谢!

2025-04-14 00:57:4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原文地址:《苏菲的世界》书评作者:彼岸月华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如果有一天你收到一封信,信封上写有你名字但没有邮票,打开信封发现里面只有一张纸条,写着开头那两句话,你一定会觉得这是谁的恶作剧或者是什么广告传单新的推销手段,再不然压根儿就是什么骗人的把戏。如果,在未来的日子里,你接二连三的继续收到这种类似的信封,只是里面由简单的两句话变为密密麻麻铺满了哲学的文字,也许你会更加认为这是有个骗钱的阴谋而丢弃到一边,但也许你会充满好奇的阅读起来,并且探索他的来处,甚至可能期待着下一封信的到来,就如我们的小女孩苏菲一样。乔斯坦·贾德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安排着一切,自始自终都是在两个世界里转换着,前半部分苏菲的世界和信中哲学的世界,后面的部分是苏菲的世界和席德的世界。故事和哲学交叉而行。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轻诉着千年来穿梭于历史时空中西方哲学的细水长流。一封封来自名叫艾伯特的陌生人的信,毋庸置疑地向苏菲细道着着西方哲学史的点点滴滴。这些信件,将苏菲原来的世界平衡完全打破。我们大多数都是活在苏菲原来的世界,如她的母亲一样关心的只是柴米油盐、房价增长、股市涨跌、考试分数、工作佣金等等,只是为世俗生活忙忙碌碌。如今的世界,还会有多少人在关注哲学?如果现在有人像苏格拉底一样天天在街头拉着一个人就辩论,人们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疯子。大多数的我们就如寄生在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来的兔子毛上的小小生物,坠落到了兔毛的最低端,习惯了便无心再往上爬,到不了顶尖,看不见另一片更为广阔的世界。这是何其的悲哀?更悲哀的是习惯了这一切的我们并未察觉这份悲哀。哲学也就这样远离着我们,在很多的人看来,哲学又能够值几分钱?这样的衡量,无话可说。但并不是都这样绝对。像乔斯坦·贾德,在《苏菲的世界》里,用最简单的言语,通俗易懂得传递着哲学。抛开书中艾伯特对苏菲传授的哲学知识来说,《苏菲的世界》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部哲学的反映,对世界的存在对人的存在的一种讨论。苏菲的世界,一个被操纵的世界,一个席德父亲艾勃特上校笔下构建的虚拟世界,但艾勃特上校不也是乔斯坦·贾德笔下的人物吗?苏菲的世界也不完全是被操纵的世界,毕竟最后苏菲成功逃离了他的世界,生存在了永恒之乡,并且在在书的结尾也隐隐暗示着苏菲对艾勃特上校所在的世界也能产生影响,意犹未尽的结束。同样想来,艾勃特上校是否也从乔斯坦·贾德笔下的世界逃出来了呢?而和乔斯坦·贾德处于同一世界的我们由是哪一本书里的人物呢?水晶球里的实验世界,世界之外依旧是另一个水晶球,就像掉进了死循环里,寻觅不到一个最终的出口。 我们在努力往上爬,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能站在顶端,看见另一个世界,然后从这个虚拟世界逃离,离世界没有止境的出口更近一步。

回答2:

各界评论 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可谓是空前的,他再次用事实证明了哲学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学院人士在象牙塔里所写的东西。——《德意志星期日汇报》 该书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习哲学概论的人,可以把它作为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而学习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人,本书则是温故而知新的得力之作。——美国《新闻周刊》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不仅文笔卓尔不群,同时有多年担任哲学教师的经历,《苏菲的世界》一书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著名作家与评论家 马德兰·蓝格尔 哲学不是万灵丹,但是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得,那么注定会陷于心灵封闭与终结。这或许是本书广受欢迎的原因吧?为了使人从困惑到觉悟,本书提供了一盏明灯。——哲学教授 傅佩荣 《苏菲的世界》可以当做哲学启蒙书来阅读。它的小说部分,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则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哲学加侦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观,它让人更加心胸开阔,这不正是哲学"爱智"最古典的要义吗?——知名作家 南方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