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宁铁骑
这是孙承宗、吴三贵、袁崇焕苦练出的一支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部队,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能与满清的八旗军正面交锋。关宁铁骑全部使用当时最先进之三眼神铳,极为强横,它是一种可以发射三发子弹的武器,这种武器全身带刺,即可远战,也可近战当狼牙棒使。常常几千人追几万多人,凶悍可想而知。
宁远大战中,1万关宁铁骑打败了13万八旗铁骑,可那是攻防战,许多人并不以为然,但宁锦会战,关宁铁骑却实实在在的在野战里打败了满洲八旗。关宁铁骑不过七万人,却铸就了一条让满洲人一筹莫展的宁锦防线,后来满清经蒙古入寇北京,关宁铁骑星夜驰援,九千骑兵硬是在北京城外阻击了十万八旗军,此战虽然胜的侥幸,但足以体现关宁铁骑强大的战斗力。
2、八旗军
曾以精兵6万,采取集中兵力、连续作战、逐路击破的战法,击败明朝10余万大军,取得了萨尔浒大捷;用两年的时间攻克明军防守关外的宁锦防线,歼灭明军5.4万人;后来又在山海关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击败李自成大顺军,逐一消灭各地的反清力量,在建立清王朝、统一全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明朝覆灭原因
是明朝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的原因。靖难之役是在明朝统治阶级皇族内部矛盾不断激化而产生的一个历史事件。因在靖难之役中得到宦官的帮助,更加信任宦官,其即位后给与宦官出使出征监军侦缉等权利,这些宦官利用与皇帝亲近的机会博得皇帝的欢欣,加之明中后期皇帝昏庸,往往让宦官代自己处理朝政,宦官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拉邦结党,陷害异己更加激化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 ,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 ;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 ,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 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明朝
关宁铁骑论单兵质量上是和八旗军同一水平的,但是同样数量的关宁铁骑能够战胜八旗军那是因为装备的问题。八旗军要么是射箭,要么是马刀,关宁军的三眼铳可以和手枪一样连打3枪,打完以后竖起来换一个握法就是标准的狼牙棒。长度超过马刀,而且不像马刀只能单边开刃。所以关宁铁骑在同等数量上是超越八旗军的。这两只军队的战斗意志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八旗军作战是为了抢掠明朝的财物和人口,所以每次出军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和乐趣,而关宁军不是为了报仇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这个对他们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再加上工资高,国仇家恨+工资外快,这样的双重“打击”下可以保证关宁军面对5倍以下占据人数优势的八旗军仍然具有极高的胜利率。 袁崇焕:卓越的战术实施者! 袁崇焕这个人在孙承宗的带领下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实力和最好的效果,孙承宗提出了关锦防线这种对满清步步蚕食的战略。在袁崇焕的配合下做的有声有色,后来孙承宗下台以后袁崇焕连续打出了宁远宁锦大捷都可以证明他是一个非常好的战术实施者。但是他不是一个好的战略制定者。崇祯上台以后立刻恢复了袁崇焕的职位,他在与崇祯会谈的时候说出了5年平辽的战略,结果1年以后皇太极就打到北京了。 现在要解决一个问题。一起畏首畏尾只敢走山海关啃砖头的皇太极为什么会绕到蒙古来打京城呢?我在百度百科上搜辽东时看到了一张天启末年孙承宗在任时候的辽东形势图,如果楼主对这段历史稍有研究的话就会知道当时有个叫毛文龙的皮岛总兵率领的东江军一直在牵制着皇太极。每次满清出去抢东西的时候毛文龙就会在背后下刀子,如果他还在的话皇太极要是赶去蒙古那么毛先生肯定会带着自己的上万东江军到沈阳和赫图阿拉遛马去。可是袁崇焕把毛文龙杀了,真正原因就是因为毛文龙不怎么听话,然后连一封报告都不打给崇祯就把人干掉了。这一下子孙承宗的战略就彻底被破坏了,孙承宗的想法是东江军牵制着满清然后关宁军就步步蚕食,等到了时候就可以两军联合恢复辽东。现在负责牵制的毛文龙没了,东江军也就可以彻底编入游击队了那么皇太极就可以放心的绕到蒙古打北京了。 孙承宗:民族英雄 卓越的战略制定者 孙承宗这个人和袁崇焕差别并不是很大,都是乱世英雄,都想凭借自己的努力挽救这个衰败的朝代也都具备很强的军事天赋,唯一不同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战略眼光。至于他的战略眼光有多么厉害我在上面已经介绍了,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只要知道他才是真正挽救危局的人就行了,下面一个话题才是最重要的。 明朝灭亡,有人说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党争,有人说明朝灭亡的原因是没钱,有人说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万历,有人说明朝灭亡的原因是魏忠贤这些我都承认。我想说的是一件事情的发生永远是多个因素造成的,万历怠政和民族压迫这些说法我是不怎么同意的,这些可以写出一篇大学论文了我就不扯了。大家想了解的话可以去看明朝那些事,明月(此书作者)说明朝灭亡的原因是气数已尽。我同意这个观点,天意这种东西冥冥之中左右了明朝的生死,按照大多数人的话说太多的巧合那就不是巧合了,那么现在巧合发生了这么多次不叫巧合那么就叫他天意吧。崇祯初年到崇祯四年陕西旱灾致使农民起义,由于国家财政艰难崇祯最终决定裁剪驿站减轻国家负担最终致使李自成失业,后来李自成于崇祯十四年抵达河南希望能招点兵结果河南200年未遇之大旱加上明廷征税致使李自成不费吹灰之力招募民军十余万,然而十余万民军仍然不可能战胜20万精锐的京军,最后明朝崇祯十六年中原爆发瘟疫致使驻守京城的20万明军全军覆没。说到这里....我完全无语了 当然如果你非要较真找一个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我帮你找。他叫李成梁,这个人担任辽东总兵几十年百战百胜的名将,在任期间收拾了蒙古女真几十个大小部落只留下了一个叫努尔哈赤的小喽啰。最终努尔哈赤跟随李成梁征战也吞并了大量的女真部落最终得以建立后金与明朝对抗,之后就简单了,反明——抢劫——明朝国库日益空虚——最终灭亡 回答完毕,长了点,希望楼主看得完
关宁铁骑本身只有几万多精锐(在关外的不是都是关宁铁骑,也有普通的兵,否则20多万关宁铁骑还怕什么八旗骑兵啊)并不统一,征调太麻烦,而且李自成的速度太快,孙传庭的部队没能撑到,还有洪承畴在松锦大战中把大部分精锐输光了,祖大寿等辽东将领反叛(绝对不是因为袁崇焕,他们都是战斗到最后被俘才投降的)关宁铁骑当时主要的将领吴三桂还没能成功完全控制军队,最后辽东系一向与西北系不和,吴三桂不免想让孙传庭损失一点,但他没想到李自成如此生猛一口气打到北京。所以关宁铁骑没能来,但估计来了也白来当时关宁铁骑也就吴襄(吴三桂老爹)的几千骑兵了(吴三桂的20万成分相当杂的而且许多没战斗力)。 虚构?拜托你想气死孙承宗还是袁崇焕。所谓关宁铁骑也就是明朝的最后王牌部队(战斗力和八旗差不多更厉害是因为装备好),作者可能虚构关宁铁骑的事件和人物,但作为一支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队你不会说作者凭空变出来的吧,就像杨家将,岳飞传,的确有虚构但你不会说岳飞的岳家军是虚构的吧?所谓真正的历史我们也只能通过史料和古物来推断与见证,不能因为它被写进小说就说它是假的,无论明清的史料都有明确的记载关于关宁铁骑的资料。
关宁铁骑和八旗战斗力差不多。明朝灭亡主要是内乱,没有李自成的起义军,清军要入关很难。
史学界公认八旗骑兵是骑兵最后的辉煌,当时世界第一应该是八旗军,但八旗军也很杂乱,除满八旗外还有汉八旗和蒙八旗,其中的精锐是满八旗,关宁铁骑是唯一一支能正面对抗八旗军的明朝骑兵,袁崇焕、祖大寿、吴三桂都是明朝最能打的悍将,正面对抗不弱于八旗军,单兵战力弱于满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