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箭由什么制成?一般有多重

2024-12-04 16:21:1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箭由箭头(青铜)、箭杆(木头)、箭羽(羽毛)三部分组成。箭头,又名箭镞,多为铁制,头锐而底丰。式样主要有三菱形,三角形,圆锥形等。其刃薄而锋利,旁有槽。但古人制作时非常讲究各部分的尺寸、形状、比例、选材等。单就箭镞来看,殷墟出土的铜镞有四种:一是薄匕式,类似匕首的锋部,镞中有脊,两侧分叶,外缘带刃,两刃向前聚成锋并向后形成倒刺,中脊向下伸出,形成连接箭杆的铤。二是三棱式,这种镞呈长条形,有三刃棱,上有尖锋,下出铤。三是圆锥式,镞头短而体轻,上锐下圆,形似圆锥。四是平头式,形如圆柱,镞头平而无锋,仅可撞击不能射杀,是专门用做习射时的“志矢”。在实践中证明“三棱式镞”最适用,其优点是:制作简便,镞体坚固,镞锋锐利,穿透力强。还因镞体近似流线型,故箭飞行时阻力小,方向性好,保证了箭射出后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又具有较强的杀伤性能。所以,到战国末年,三棱铜镞以其优势逐步取代了各式铜镞,成为箭镞的主要形制。陕西秦俑坑出土的铜镞数以万计,三棱铜镞占99.85%,足以说明先秦时期已由多种镞型趋于单一形式的三棱镞。箭杆古代称“梃干”,一般用竹或木两种材料制做,嵌于箭头之下。箭杆为圆柱形,用箭端制作而成。古时候,人们把用竹制做的箭杆称为箭;把木制的称为“矢”。

回答2:

就是把一根木棍儿用一种挤压工具把它挤压直,然后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加上抛光打磨等一些美化工序,接着在箭尾刻出两道小槽,然后大多用禽类或者飞鸟的羽毛卡在箭尾的小槽上增加准确度保证箭射出去不会发飘,接着大多用铁铸的箭头(有一种模子的,把炼红的铁水浇注在上面等它冷了凝固再取下来)插在木棍儿的头部,也有的是用细的兽皮拧成细绳绑在木棍儿上,然后根据需要可以用其他模子做出更有杀伤力的箭头(比如带有倒钩的箭头,射入人体后如果强行拔出会造成二次受伤大量出血并且带出肉来;或者锥子箭,就是LS说的三菱的箭头,可以增加破甲力度,更容易穿透古时候的皮甲或者铜片甲等等)就是这么简单,没上面的那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