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坦荡荡指泰然自得;坦然自信,放荡不羁。
1.《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何晏集解引郑玄曰:“坦荡荡,宽广貌。”后以“坦荡”形容胸襟开朗,心地纯洁。
南朝 梁 沉约 《怀旧诗·伤王谌》:“长史体闲任,坦荡无外求。”
曹靖华《飞花集·怀周恩来同志》:“那样坦荡的胸怀,以及待人接物的恳挚、热情,这一切一切啊,使我永世不忘。”
2. 坦率任性;放达。
《新唐书·李华传》:“华少旷达,外若坦荡,内谨重,尚然许,每慕汲黯为人。”
宋 叶适《通直郎致仕总干黄公行状》:“君坦荡不为限级,遇人无新旧,樽酒尽欢。”
拓展资料:
坦坦荡荡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坦坦荡荡位于后湖西岸,仿杭州西湖“花港观鱼”一景之意境。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是皇帝观赏金鱼最佳处,俗称金鱼池。该景四面环水,西北外侧有山,西、西南、东南均设跨溪木板桥,其北有一造型极其美观之石桥——碧澜桥。
该景有池中观鱼的水榭(光风霁月),有度夏寝室(半亩园),有进膳的堂屋(素心堂)。
来自《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的乾隆御诗:
《坦坦荡荡》
(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
凿池为鱼乐园,池周舍下,锦鏻数千头,喁唼拔刺于荇风藻雨间,回环泳游,悠悠自得。诗云众维鱼矣,我知鱼乐,我蒿目乎斯民!
凿池观鱼乐,坦坦复荡荡。
泳游同一适,奚必江湖想。
却笑蒙庄痴,尔我辨是非。
有问如何答,鱼乐鱼自知。
坦坦荡荡_百度百科
坦坦荡荡——-形容人心地正直,心胸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