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集中体现为它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16号文件”。)方面的积极作用。思政课实效性的主要表现可以从多种视角进行分析,或者说实效性是一个多向度的概念。从思政课群体行为及其活动空间来看,表现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课外影响的实效性;从大学生个体行为及其基本时序来看,表现为四个环节:①知识的识记(掌握知识),大学生能够理解和记住教材和教师表述的真理,主要是智育的效果;②情感的认同(优化情感),大学生能够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等等,包括美育的效果;③行为的自觉(规范行为),大学生能够遵守道德、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主要是德育的效果;④能力的提高(培养能力),大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思政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综合效果。
明确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科学内涵和主要表现,才能确立检验实效性的科学标准和恰当方式,为大学思政课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才能找到制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提出增强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一、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
社会主义大学的各项工作要以教书育人为中心,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的校长、教员是为学生服务的,不是学生为校长、教员服务的。”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思政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大学思政课的本质要求。16号文件把“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文件还明确要求:“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16号文件的这些论述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再则,以学生为中心是发展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论。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发展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其中包括大学生这一重要的社会群体面临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要以群众为中心,“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一项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也符合思政课教学的客观规律。
二、教学目标锁定全面发展
在论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时,16号文件把“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文件还要求:“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思政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以及思政课本身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受到广泛的关注。
思政课本质上是德育课,但素质教育要求思政课重视哲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基本能力的培养乃至心理健康的呵护。
要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走出单纯灌输知识的误区,摆脱“讲知识点、背知识点和考知识点”的单一模式;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在思政课中强化素质教育不仅要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要改进考核方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部分成绩由班主任组织学生根据每个人的现实表现来评分等做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在涉及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时,16号文件把“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的第二项内容。强调:“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项基本原则为我们探讨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指明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大学生的心智水平。大多数大学生年满或接近十八岁,独立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如果思政课教师仅仅把学生当作客体,忽视他们的主体地位,就很难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但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而且课后效果寥寥无几。
再则,以学生为主体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的重新审视是近年来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大潮流。一些专家强调,认定一堂“好课”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好,而是看学生“学”得如何好。因为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更不是教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
实现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积极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锁定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是增强大学思政课实效性的三个根本要素,抓住这些根本要素,实效性的研究才能取得重要进展,时效性的成果才能不断凸显出来。
高金华,《增强大学思政课实效性的三个根本要素》,《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4年第3期(5月20日出版)第149~1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