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霜霉病发生较为普遍,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正面初形成淡绿色小点,后扩大呈淡黄色、边缘不明显的不规则形大斑,叶背面病斑上生灰白色后变灰紫色霉层,即为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干旱时病斑枯黄,背面霉层较少,潮湿时病叶易腐烂。严重时病叶萎缩,整株叶片变黄枯死,此多为系统侵染症状。
发病规律:菠菜霜霉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菠菜植株上或以卵孢子随病残体越冬。当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借气流、雨水、农事操作及昆虫传播蔓延,田间有多次再侵染。该病在种植密度大、田间郁蔽或偏施氮肥、植株幼嫩、生长旺盛、湿度过大、低温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春菠菜及早秋菠菜应及时拔除系统侵染病株,带出田外深埋;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降低田间湿度。
②药剂防治。可用64%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水剂6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隔6~8天1次,连续(交替使用上述药剂)喷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