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为什么被称为“聚宝盆”?

2025-04-06 19:38:4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一个被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所环绕的盆地,样子象一个不等边三角形,海拔2600—3000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上陷落最深的一个巨大的高原型盆地。这里的自然特点有许多地方同塔里木盆地相似,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有戈壁和绿洲,也有沙漠和湖沼,盆地周围的高山上有着丰富的冰雪资源,盆地内光照条件优越,有利于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与塔里木盆地不同之处,就是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冬寒夏凉,无霜期较短,这些条件不如塔里木盆地。

  在广阔的柴达木盆地,戈壁和沙漠的面积并不太大,在盆地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盐滩、盐湖和盐土平原,草原和绿洲也不少,黄羊、野驴等野生动物很多,矿产资源尤其丰富。原来,在六七千万年以前,整个柴达木盆地还是一个大湖盆,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繁茂,大量的生物堆积,成为生成石油的良好物质基础,所以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到了距今两三千万年的时候,青藏高原抬升,气候转干,湖盆里的水大量蒸发、浓缩,湖底沉积了许多钠盐、钾盐和石膏等,形成多种盐矿。“柴达木”是蒙古语“盐泽”的意思。这里不仅湖沼有盐,土壤里也有盐,有大面积的盐土平原,盐湖就有一百多个,其中察尔汁、茶卡、可可湖等,都是有名的盐湖。盐湖表面有大面积的坚硬厚实的盐盖。青藏公路有31公里长的路面就是建筑在察尔汁盐湖的盐盖上;路面坏了,养路工人就从盐坑中掏出卤水来修补。柴达木真可说是一个盐的世界。正是由于柴达木盆地有如此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石棉、石膏、铅锌、各种盐类以及其他资源,因而得到了“聚宝盆”的称号。

回答2:

已探明矿点200余处,计50余种,其中盐、石油、铅锌和硼砂储量尤丰,食盐总储量达600亿吨左右。芒硝、钾盐、硼酸盐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如察尔汗钾盐厂已成为中国重要化工原料基地。盆地内储油构造广布,西部有重要油气聚集带。锡铁山铅锌矿是中国已知最大铅锌矿之一。[2]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面积25万平方千米,各种资源储量潜在价值达17.2万亿元。为了吸引国内外资本,把柴达木盆地建成中国西部的资源工业基地,海西州委、州政府积极构建以资源经济为主体经济的新格局,GDP增长连续3年超过了15%。

在柴达木盆地已建成生产原油250万吨,天然气10亿立方米,钾肥70万吨,加工原盐200万吨,180万吨纯碱,生产铜、铅锌、石棉近100万吨的工业基地。

回答3:

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北部。东西长800千米,南北宽350千米。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海拔约2600~3000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盆地。为高原型盆地。盆地西高东低,西宽东窄。四周高山环绕,南面是昆仑山脉,北面是祁连山脉,西北是阿尔金山脉,东为日月山,为封闭的内陆盆地。属干旱大陆性气候。气温特低,利于地下冻土层的发育。夏日消融,高原雪山来水,洪流泛滥,沼泽面积广。降水稀少、风力强劲,风沙地貌广泛发育。水系稀疏,河流短小,多达40条,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植被稀疏,以超旱生及旱生灌木和半灌木为主,适于骆驼放牧。地形结构从边缘至中心,依次为戈壁、丘陵、平原、湖泊。四周山前平原戈壁带(即石质荒漠)广阔,宽达20千米以上,坡度5°~8°,间有零星沙漠分布,多属移动沙丘,一般高5~10米,最高50米,是复合沙丘链。东部为大片盐湖,蒙古语柴达木即盐泽之意,主要有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柯柯盐湖、昆特依盐湖等,盐层平均厚4~8米,最厚60米,蕴藏有丰富的盐类和其他化学元素。主要有盐、硼、钾、镁、锂、铷、溴、碘、锶、铯、石膏、芒硝、天然碱等,食盐达600多亿吨。盆地铅、锌、铬、锰等金属及煤炭、石油、石棉等资源丰富。东部和东南部河湖冲积平原,宜农地面积大,农业高产,畜牧业发达。有聚宝盆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