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简称bFGF)是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存在的一种微量物质,在多种组织细胞中分布有bFGF受体,因而其生理作用广泛,是一种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
bFGF作用广泛,对与创伤有关的几乎所有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软骨细胞及神经细胞等均有促进增殖和分裂作用.
作用机理:在于这些细胞膜上广泛分布着bFGF受体.对bFGF受体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性,当bFGF与受体特异性结合时,通过细胞膜结构中的信息传递系统,激活细胞内蛋白激酶,进而引起细胞内各种生理和生化反应,最终实现对细胞生长的调控.bFGF对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即局部炎症反应阶段、细胞增殖分化及肉芽组织形成阶段、组织重建阶段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应用:
1.各种急慢性体表溃疡(包括糖尿病溃疡、放射性溃疡、褥疮、瘘窦等).
2.新鲜创面(包括外伤、刀伤、冻伤、激光创面、供皮区创面、手术伤口等).
3.烧烫伤(浅Ⅱ度、深Ⅱ度、肉芽创面等).
原理:
bFGF对创伤细胞有明显的趋向活性,诱导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向创伤部位移动,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活性,明显降低创面被感染的机会.
能刺激胶原酶的表达,因而能够有效抑制因胶原的大量合成和过度沉淀而产生的病理性瘢痕,从而提高创面愈合质量,bFGF对损伤组织部位神经纤维的再生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改善组织神经再支配而加速损伤组织功能的恢复.
bFGF通过促进上皮细胞迅速增殖,并向创面中心覆盖,而加速伤口愈合.尽管机体损伤时,能自发分泌少量bFGF等生长因子,起到自我修复的作用.但是实验证明,自发创伤修复远没有达到最大速度,其分子环境中的生长因子也没有达到最适水平.特别是多种难愈性慢性创面.因体内某些细胞受到抑制而失去分泌生长因子的功能,致使创面长期难以愈合.
随创面类型不同,经bFGF治疗,可表现为新鲜创面、烧伤创面、慢性创面愈合提前逐渐增大,这可能与创面自身bFGF存在量的多少及外加bFGF两因素有关.新鲜创面自身含有bFGF,外加bFGF不成为启动愈合的主要因素,而慢性创面中,自身bFGF少或无,外加bFGF则发挥启动作用.
此外
注意事项
4.1勿将本品置于高温或冰冻环境中.
4.2本品为无菌包装,用后请立即盖上喷头盖.
4.3高浓度的碘酒、酒精、双氧水、重金属等蛋白变性剂可能会影响本品活性,因此,常规清创后,建议以生理盐水冲洗后再使用本品.4.4对感染性创面,可酌情联合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
在1940年,Hoftman等在脑和垂体的抽提物中发现一种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的物质。1974年该物被分离纯化,并命名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接着,人们又分离出一种与之高度同源的物质,由于它含有较多的酸性氨基酸碱基,等电点为酸性(5.6),故命名为酸性FGF(aFGF)。先发现的FGF因对酸和热敏感,等电点呈碱性(9.6),则称为碱性FGF(bFGF)。aFGF和bFGF与后发现的int-2、FGF-5、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FGF-7)、hst-1/kfgf、FGF-6基因表达产物……共9个成员组成FGF家族〔1,2〕。
bFGF通过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发生作用,因此细胞内合成的bFGF需分泌至细胞外才能发挥生物学作用。但bFGF的mRNA翻译产物缺少引导它们向细胞外分泌的信号序列,其分泌途径与经典途径不同,除了可能是细胞受损或死亡后释出〔7〕,还有自分泌和旁分泌起作用〔8〕。
bFGF与高亲和力受体结合时需低亲和力受体的参与,提示低亲和力受体的结合使高亲和力受体结合更容易、更牢固〔9〕。bFGF与受体结合后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将信号传至胞核:(1)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与鸟苷酸环化酶,磷脂酶C(PLC-rl)磷酸化,又使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分解为甘油二酯(DG)和三磷酸肌醇(IP3),导致蛋白激酶C激活和Ca2+内流;(2)与受体结合后定位于细胞核,影响RNA聚合酶Ⅰ,加强核蛋白体基因的转录,以加速细胞由G0→G1和→G1→S期的转换,刺激细胞的DNA合成增强,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增殖〔9〕;(3)bFGF与FGFR复合物的内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