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同王振、邝埜等100多朝廷官员,率领50万大军,匆匆忙忙赶向大同,留下郕王朱祁钰和于谦守京城。
平时,明英宗就没有注意训练军队,军队纪律相当涣散。这次出兵大同,思想上、物质上都没准备好,加上路途遥远,路上又遇大风暴雨,只走了几天,粮食就供应不上了,士兵们一路劳累,又冷又饿,叫苦连天。好容易才挨到大同,士兵们看到城外明军士兵尸横遍野,更是胆战心惊。一位大臣心想,凭这样低落的士气,只能是打败仗,就向明英宗劝谏,说不如退兵。王振听了火冒三丈,把那位大臣臭骂一顿,罚跪一天。
明军在郊外驻扎了几天,前锋军先在大同城下与瓦剌军交战,一上阵,就被瓦剌军杀得全军覆没。王振慌了手脚,忙下令撤兵回北京。因为大同离蔚州很近,王振心想,何不借此机会到老家去走一趟,也好让老家人看看我王振今日如何威风。于是他劝明英宗到蔚州去住几天,明英宗也就同意了。撤兵就是要抢时间,哪能耽搁呢!真是“狗头军师保糊涂大王”。
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向蔚州,已经走了大约40多里了,王振忽然灵机一动,不好,这么多兵马到了蔚州,自家的庄稼不就被糟蹋啦,那损失可就大了。他又赶忙下令往回走。这样来回一折腾,时间就被耽误了,瓦剌的追兵赶到,明军边战边退,一直退到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
明军退到土木堡的时候,太阳刚落山,一位大臣一看这里地形不好,没有任何防御屏障,就劝明英宗说:“趁天黑之前,再赶一程路,前面就是怀来城了,等进了怀来城再休息也不迟。万一瓦剌军追来了还可以防守。”王振又是大发雷霆,因为他装运财产的几千辆车子还没到,他不放心,所以硬是要明军驻扎下来。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瓦剌军就追到土木堡了,把明军围得严严实实。
明英宗知道自己已成笼中之鸟,无法逃脱了,只好派人向也先求和。也先见明军人数比自己多,硬打对瓦剌军不利,便将计就计,假装议和,停止攻击。明英宗和王振一听信以为真,以为万事大吉了,于是下令让士兵们找水喝去。
明军被瓦剌军追赶几天,士兵们口渴得嗓子里直冒烟,但是土木堡没有水源,离土木堡15里的地方才有条河,但已被瓦剌军占领。前一天晚上士兵们就地挖井,挖了两丈多深也没见到一滴水,一直口渴难忍,一听皇上让他们找水喝去,阵地上就像炸开了锅,士兵们不要命地往外跑,将领们怎么也制止不住。瓦剌军早就埋伏在周围,见明军大乱,瓦剌军的伏兵从四面八方喊杀过来,都抡起大刀长矛,边冲杀边叫喊“投降的不杀”。明军士兵丢盔弃甲,争路逃跑,瓦剌军紧追不舍,明军死伤无数,兵部尚书邝埜也被瓦剌军杀死。
明英宗带着残余的禁军想突围,几次都没能冲杀出去。王振平日里趾高气扬,这时也自知狗命难逃,吓得瑟瑟发抖。禁军将领樊忠对王振的胡作非为早已恨之入骨,这时看到王振那个熊样,气愤地举起大铁锤说:“我要为天下老百姓除了你这个奸贼!”一锤砸死了王振。
明英宗见多次冲不出包围圈,就跳下马,盘腿坐在地上等死,瓦剌军轻轻松松地就把明英宗俘虏了,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土木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