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次出祁山,姜维九次伐中原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025-04-08 14:28:5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生不逢时,主昏于上(刘禅简直就是个弱智,小时候摔坏了),诸葛亮都没办法,姜维能独撑大局,还能主动出击攻击魏国,足见大才。
纵观姜维历次北伐,具体战绩是: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而且姜维北伐的基点已经从诸葛亮时秦岭西县和子午谷一线推进到西县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线了。正是因为姜维多次挫败曹魏大将曹爽,王经,才使得魏军一直被卡制在秦岭一线。土狭民寡仅一州之地的蜀汉竟迫使拥有九州之地的强大的曹魏被迫采取战略防守长达三十年,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至於北伐中的两次失败,都是败在魏将邓艾手裏,我一向认为邓艾是魏国最优秀的将领。而且姜维攻,邓艾守,从兵力和补给上也是魏国占优,姜维败在他的手裏可谓败得其所。说姜维北伐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不断衰退的蜀汉政权,一点也不过分。
曾有人说姜维北伐造成了蜀汉“兵困民疲”,这的确是不克避免的,但同样道理魏国也有损耗啊,而且作为战败方的魏国损耗远比蜀汉来得大,因此我们不妨认为正是姜维的积极北伐才缩小了蜀魏两国之间国力的差距啊。
有一种观点,西川地险民强,易守难攻。只需死守消耗魏军,不至於过早被灭亡。这句话从理论上讲是不错,但我也要再者引用厦门厦新队主教练迟尚斌的一句话“守是守不住的”。东晋桓温就凭七千士卒收服了西蜀!
以攻代守,积极北伐,以汉中为屏障,保卫成都的安全,这个战略是诸葛亮在世时就定下的,如果说这是错的话,那麼姜维只是在延续诸葛亮的错误而已。诸葛亮死后,蜀汉的人才衰退的速度也极快,朝中渐渐被奸臣把持。其中尤以最受刘禅宠爱的宦官黄皓最为突出。董允在世时,每见黄皓必怒斥之,所以黄皓不敢有所作为。董允过世,朝中便无人再能制得住他。姜维曾想出去黄皓,但为刘禅所阻。而黄皓也因此忌恨姜维,屡屡想夺去姜维的兵权,然后加以谋害。姜维深知其中厉害,所以不敢放弃兵权。而保住兵权的唯一方法就是领兵出战,不打仗还要你带兵干吗?
道理很简单。设使姜维采取坚壁固守的策略的话,那麼不久他就会被削去兵权,而由黄皓的亲信阎宇来替代,请持“坚守论”的朋友们想一下,阎宇带兵的话蜀汉能守多久呢?三十年吗?三年就不错了!

到了蜀汉后期,优秀的将领也不多了,称得上的只有王平,廖化,张翼,以及后来的降将夏侯霸。面对强大的魏军,姜维一人要担负起统帅,大将,参谋的全部职责。稍懂军事的人可以理解姜维当时作战的艰难了吧,可是尽管是在这种条件下,姜维仍然能在战术上不断取得胜利,我们还有什麼理由去指责他呢?
蜀汉最后的奋战]

西元263年,钟会,邓艾领大军徵蜀。这是二十九年来魏国头一次主动进攻,时间是在姜维屯田避祸的两年后。你看,你不攻,对方就来攻了!

姜维采取廖化的建议合兵一处,死守剑阁天险。钟会十万大军在姜维五万蜀军的坚守下,寸步难进。就在钟会几乎想要撤军的时候,素有胆略的邓艾偷渡阴平得手,直趋成都,在击败诸葛瞻的部队后,顺利进至成都城下,怯懦的刘禅当即投降,使得姜维在剑阁死守的努力化为泡影。《晋阳秋》的作者孙盛指责姜维应该在邓艾奇袭绵城,江油的时候迅速回兵成都,保卫成都,不该坐视蜀汉灭亡。我觉得这个指责太过牵强。
熟悉军事的人都知道大军回撤只要稍有不慎,被敌军从后面抄袭的话,损失是很惨重的。隋以百万大军攻伐高丽,因补给不上而撤退,途中遭到高丽军队的袭击,当时高丽举国之兵不过十万,而隋军在撤退的过程中整整损失了三十万!姜维如果要撤军,他后面的十万钟会大军岂会坐视不理,钟会也是一代奇才,可以说姜维真想回守成都的话,他的五万蜀军将一卒不存!
而我觉得应该受到指责的不是姜维,倒是那个死后赢得忠烈之名的诸葛瞻。诸葛瞻虽然对蜀汉忠心耿耿,但他没有继承孔明的谨慎的优点,而且不识兵法。
当时邓艾攻绵竹不过数万人,而诸葛瞻手中也有个两三万人。当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据险死守,坚壁清野,根本不该迎战邓艾。邓艾是久经沙场的名将,诸葛瞻是个从没正式参战过的新手,正面应战岂有不败之理!人家姜维算的上是久经战阵吧,还不是选择死守,看样学样也应该会了。只要诸葛瞻据险死守,不出数月邓艾
补给肯定出现问题。举个例子东晋的一代豪杰大司马桓温,领四万兵北伐,孤军深入,两次击退前来拦截的前秦军队,直逼长安,前秦雄主符健就是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桓温因军粮不继,只得徘徊灞水前,最后前秦徵调三万精兵,双方在白鹿原展开激战,桓温败退. .....现在问题也是一样,邓艾孤军深入西蜀重地,巴不得寻求蜀军正面对决。因为是在敌人的国土作战,士兵的凝固力特别强,因为已经没有后路可退了,孙子云:深入则专,就是指这个道理。只要避开这种锐气,等魏军补给不继,再在其回撤时给予致命一击
或者等钟会大军撤退,姜维回撤合兵一处,邓艾不死也难啊!
所以,在蜀汉最后一战中应负战败全责的不识姜维,而是诸葛瞻,他实在对不起他死去的父亲啊!
首先,请注意姜唯同志在段谷死的是些什么兵,那是蜀汉自丞相时代以来历代流传下来的精兵,这一战基本死绝了。蜀汉的军力大损,再也不是以前那支威震陇西的部队了。
其次,魏军进攻汉中时,姜唯虽然在避祸,但是,整个蜀汉的防御体系依然是他掌握控制,并不是如某人所想,是被架空了。姜唯实权仍在。而正是姜唯,他一改以前魏延与王平的防守方法,妄图来个打开口子,诱敌深入,然后聚而歼之的战略,结果这个构想被完全打破,魏军凭借国力的优势,在每一个方位都达到了优势兵力,是姜唯不但无法歼敌,而且还差点自己回不来。整个汉中防御体系被彻底击垮。
第三,当时的蜀汉,已经不对汉中守军报任何希望了。成都留守的精锐部队,已经在董厥的带领下,前往剑阁防守。等邓艾偷袭成功时,诸葛瞻的部队已经是老弱病残了。
最后,邓艾深入重地,自然会就地补给,而且,他即使打不进成都,还可以在背后打姜唯,那将是一场三国时代的法兰西会战。没有了补给,被包围后的剑阁蜀军,可没有敦克尔克给他们撤退啊!
姜唯确实是蜀汉某期出众的军事家,但是面对着优势兵力的魏军,他还是败了。

回答2:

蜀汉综合国力远比魏晋要差,而且蜀汉失去了荆州以后就只能从汉中一带北上,那里地势险要关山纵横易守难攻,打不过去是理所当然的

回答3:

天意呀,因为曹魏灭亡的时候还未到

回答4:

因为曹操可机密了

回答5:

一把手无力~~~~刘备和儿子刘禅不争气,底下的人再努力,领导无才终究成不了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