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道是人道,从社会角度解释如何行事。比如,孔子温良恭俭让只体现在社会上如何做人。
老子的道是天道和人道,也就是自然和社会角度如何行事。比如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体现自然的角度。
孔子的儒家思想,源于《周公·易象》;
老子的道家思想,源于《文王·周易》。
周公之德,讲的是君子之德;
文王之德,讲的是王者之德。
孔子崇尚德道,老子崇尚道德;
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
孔子、老子是中国士大夫阶层“入仕出仕观”的楷模,
孔子一生追求入仕,老子则不然。
入仕观造就死士,出仕观造就活士;
前者死也要死在追求仕途,后者活也不活在追求仕途。
但儒道两家的思想对中国士大夫阶层影响都大,
但死士、活士,最终由个人性格决定,性格决定命运!
人是好为自己的,人论道也好偏向自身的利益,论道不能亏了自己,孔子传的道阳刚,老子传的道阴柔,这是根据自己的生存状况而定的,自己的一套与自己的生存状态有关,孔子老子写的文章都倾向他们想的多的,想的多的必与自己的处境有关,想得多所见的智慧也多,什么样的智者传什么样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