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确实离皇位只差一步之遥,天下已经基本上在他掌握之下。曹操之所以不够称帝,除了一些名声的原因以外,主要的原因是他不想称帝,如果他想的话,其他的因素根本不能影响曹操的地位,名声这种东西不是不能影响曹操,但是影响很小。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不想,不想称帝。
在咱们这些后人的眼里,曹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但是最初的曹操其实真正是一个汉室忠臣。曹操如果不是忠臣的话,在董卓入京的时候,曹操根本没有必要选择和董卓刚。甚至可以选择投靠董卓,最后找机会把董卓干掉。最多就是最初的名声会差一点,只要最后把董卓干掉之后想说什么还不是自己说了算。但是曹操并没有这么做,反而选择和董卓作对,想要把董卓给干掉,恢复汉室江山。
虽然曹操后来刺杀董卓失败了,但他的初心依然是好的。甚至后来曹操逃出去之后,为什么会假冒天子的命令,召集多方诸侯去讨伐董卓,原因还不是因为想要恢复汉室江山。如果他真的心怀不轨的话,完全没必要去做这种事情,可以等到事件发展到恶劣的时候再起兵,也不会像最开始的时候过得那么艰难吗?但是曹操毅然选择了这么做,就可以看出曹操的忠心。
虽然后来他做出了种种在咱们看来大逆不道的事。但是不得不说那个时候的汉室江山已经扶不上墙了,天下已经到了破而后立的时候。你不可能让一个人永远的忠心,所以后面曹操的举动咱们都能理解。所以从当时的那个角度看,曹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汉朝复兴,对于汉朝的皇室还是多有尊重。像自己最爱的儿子曹植,一次醉酒把玄武门给打开了。而这个门只能供皇室出入,甚至一般的时候都不能开。曹操因为这个原因狠狠的惩罚了自己的儿子,还是那个最有天赋的曹植。
从这些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出曹操对汉朝的忠心。所以曹操其实对汉朝还是有一点意思的,至少不会在他活着的时候称帝,而是选择了让自己的儿子们称帝。
曹操最开始打的是匡扶汉室的旗号。这样他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自己登基,无疑是打自己的脸。
曹操之所以不肯登上皇位,还是因为他不想在历史上留下骂名。虽然曹操一直都没有登上皇位,但他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把皇帝架空了。所以他不登上皇位只是受儒家影响,不想被千夫所指罢了。
曹操不是不想登王位,而是不敢登王位,因为在古时候帝王非常讲究身份和血统,它是通过携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遥控傀儡皇帝,而拿到的皇帝的权利,但是他并不是正统的身份,所以他是不能去当皇帝的。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不想,曹操不想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