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倡政府干预经济,建议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却是一个能迅速产生效果的工具,因此在急于调节宏观经济时凯恩斯主义是个有效可行的手段;故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仍然愿意使用它。
凯恩斯主义,或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Keynesian economics)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他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