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24节气中的哪个节气?

2025-04-02 03:41:5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24节气中的夏至。

北半球进入盛夏的标志

每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纬度值达到最大,太阳高度可以达到 90°,此时正是北半球的盛夏,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含北极圈)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正值隆冬,南极圈内是极夜。

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并始终在北纬 23°26′ 附近和南纬23°26′ 附近的两个纬线圈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移动。因此,把这两个纬线圈分别称为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夏至

回答2: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其节气是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地理学和天文学上,把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的日子,也就是每年的6月22或23日称为夏至。

回答3:

地理学和天文学上,把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的日子,也就是每年的6月22或23日称为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的昼最长,夜最短。而从这天之后,太阳光直射点将逐渐南移。

二十四节气:

春季

立春2月3—5日  雨水2月18--20日  惊蛰3月5--7日


春分3月20--22日  清明4月4--6日  谷雨4月19--21日 


夏季


立夏5月5--7日  小满5月20--22日  芒种6月5--7日 


夏至6月21--22日 小暑7月6--8日  大暑7月22日--24日 


秋季


立秋8月7--9日  处暑8月22--24日  白露9月7--9日 


秋分9月22--24日  寒露10月8--9日  霜降10月23--24日 


冬季


立冬11月7--8日  小雪11月22--23日  大雪12月6--8日 


冬至12月21--23   小寒1月5--7日  大寒1月20--21日

回答4: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6月22日到23日之间,夏至日。

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也约是365.2422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1月初 近日点 日地距离1.471亿千米 角速度61分/天 线速度30.3千米/秒

7月初 远日点 日地距离1.521亿千米 角速度57分/天 线速度29.3千米/秒

每年3月21日 春分日前后 昼夜等长

每年6月22日 夏至日前后 昼长夜短(北半球)

每年9月23日 秋分日前后 昼夜等长

每年12月22日 冬至日前后 昼短夜长(北半球)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这张图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