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一些市民很难或不愿再承担家务劳作,于是请保姆进家门照顾老年人已不再少见。但是,家庭这个私人空间突然加入一个陌生人,惯有的协调被打破,处理与保姆之间的关系便成了我们老年人必须考虑和面对的事情。
那么,我们到底怎样和保姆相处呢/
(1)提前明确权责
提前说明家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保姆心中有数,才能避免日后闹意见。所以在保姆第一次登门时,我们老年人作为雇主,要明确地告诉保姆什么该做,如做饭、保洁、洗衣等,什么不该做,如包括哪间房不要进、哪些贵重东西不要碰等,定下规矩,才能有方有圆。
有的老年人急于和保姆“亲如一家”,第一次见面就家长里短地“掏心窝”,这样其实反而不利于长期相处。
(2)做到有话当面讲
如果我们老年人对保姆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比如饭菜的味道、衣服的折叠等,应当和保姆进行交流,而不要通过中介公司或者介绍人从中间递话,更不要在保姆面前指桑骂槐地唠叨,这样会激起保姆的逆反,使本来很小的矛盾积少成多。
(3)尊重保姆的人格
保姆到我们老年人家中服务,就像到单位上班一样,这是她的工作,而不是封建社会中“下人”的本分。很多老年人把保姆请回家之后,就认为这是主仆关系,耀武扬威地指手画脚,伤害了保姆的自尊心,自然难以相处。
(4)如同亲人多关心
保姆虽然不是我们的亲人,但她们要经常在我们身边照顾我们,所以关心她们常常比关心我们自己的子女还要重要,我们对待保姆要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要多关心,这样才能换得她们的真心。
例如保姆刚从农村来,心理上其实很害怕,我们老年人一定要把她们当做自己家人,关心她们,主动让她们跟家里打电话、通信,家里有困难如果力所能及的就帮助一下;保姆过年回家,可以给她一些巧克力、好点的糖、瓜子等让她带回家;带子孙去公园,带着保姆一起去等。
(5)不要太计较小节
请保姆,就是为了把自己从家务中解放出来,至于卫生做得怎么样,饭菜味道如何,不要太在意。农村来的保姆,难免卫生习惯不好,即使在家里做了很久,也可能达不到要求。此时,我们不妨豁达一下,在心理对自己说:“不管干成什么样,只要不用我干就成。”
在生活小事方面:吃完饭,保姆看到喜欢的电视节目,我们也尽量不干涉,就把碗碟收拾到水池子里,餐厅厨房灯关掉,让她看完电视再去洗碗;洗衣服也不在乎手洗、机洗,只要不把衣服洗坏就行。
千万不能保姆卫生做的不好,要不自己做、要不就数落保姆,如果我们觉得不好,就把死角卫生怎么做示范一下,然后还是要求她做,态度一定要和气。
(6)能够将心比心
保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城市生活缺乏了解,缺少一些生活常识,缺乏合同观念和较强的劳动纪律观念。因此,我们作为雇主,在安排其所承担的工作时应有个渐进过程,期望值不要太高,应多站在保姆的角度想想她的困难,帮助她提高工作能力,保姆平常做事难免有些磕磕碰碰的,我们也不要斤斤计较。
比如保姆一不小心摔碎了一只碗,我们就跟着嘀咕两句,甚至大声训斥,这样长了,保姆肯定不想和我们长期相处下去。此时,我们不妨把心放宽一些,难道我们平时就不打碎碗了吗?一个碗而已,何必认真。
(7)管理要宽严结合
对待保姆要有理有节,不能太怀疑,也不能过于信赖。尊重保姆的人格,关心保姆的生活,不等于就可以对保姆完全放心。不管怎么说,我们对待保姆要多留个心眼,一旦保姆有出问题的苗头,要及时提出和解决,以免积重难返,局面失控。
保姆做得好,可以及时表扬,有条件的话,逢年过节给点奖金或送点小礼物未尝不可,但不要轻易许诺而不履行;保姆做错了事,该批评的得批评,该管教的得管教,不能姑息迁就,放任不理。
(8)注重感情沟通
感情是维系我们雇主和保姆的根本,而不是金钱。如果长期聘用一个保姆,光靠逐年增高的薪水是不够的。在感情、精神上让她与这个家靠拢,才是留住她的根本。
沟通是很重要的,再忙也要放些时间在这上。我们经常和保姆聊家常。保姆作为平常人家的子女,家里一般也没有什么大事,无非是琐碎的家长里短。但就是这些,我们老年人也要对她关心起来,因为她24小时与我们一起生活,是这里的一员,我们老年人不要她身心分离。
养人也像养花草。时常的浇浇水,花草更有精神;时常聊聊天,讲讲笑话,人活得更开心。这样久了,保姆也会把我们的家当成自己的家,变得认真负责起来。
(9)给予精神慰藉
如果以为,保姆用劳动为我们老年人提供服务,我们老年人给付一定报酬,只是一种等价交换的商品关系,那么与保姆就不会相处得好;如果认为,保姆为我们老年人服务是出于一种爱心,我们付出金钱是一种帮助的话,双方的关系将会好上加好。有了彼此的信任与关爱,保姆干得顺手,我们老年人生活得也顺心。
因此,我们老年人对保姆不仅要给予物质上的帮助,还要给予精神上的安慰,有空时多与保姆聊聊天,拉拉家常,周末及节假日带上保姆一起逛超市、公园,看电影、文艺演出,丰富她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她们开心快乐地生活。
如今生活节奏越来紧凑,子女们工作也越来越忙,往往不能亲自照顾老人,于是,很多家庭选择雇佣一个保姆照顾老人的衣食住行。这虽然减轻了子女的负担,但是对于老人来说,和保姆相处却是很有学问的,一旦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老人的心情。那么老人该如何和保姆相处呢7来看看过来人的一些经验吧。
一
贴心保姆难找,互相体谅是关键
说起跟保姆的相处,赵阿姨有很多感触。十年前,赵阿姨瘫痪卧床,因为老伴去世得早,子女又都忙于工作,实在没人照顾,一家人商量后决定给赵阿姨找保姆。这十年,赵阿姨跟保姆们相处的时间最多。
但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赵阿姨跟保姆们的相处不是十分融洽,十年间,换过的保姆超过30个。这些保姆中,有相处得好的,也有相处不愉快的。处得好的保姆一般都是勤快但是话少的那类,她们乐于陪伴,愿意帮雇主多干活;处得不好的那些保姆,要么偷懒不爱干活,要么贪图小便宜偷拿家里东西,等。
周阿姨坦言,其实她也不喜欢频繁地更换保姆,因为每找一个新的保姆就意味着要重新进行磨合,要让对方熟悉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最少也需要一周时间。所以,即便有些保姆存在一些问题,她也愿意尝试着去适应;每个保姆主动提出要离丌时,她都尽力去挽留。
当然,雇主与保姆的相处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相处不好,双方都需要找原因。总结十年来和保姆相处的经验,赵阿姨认为最重要的是彼此尊重,只有在情感上接受保姆,在生活上给予她关心,保姆才会对雇主投入感情,才会给雇主更细心的照顾。赵阿姨说:“我经常劝我家保姆多吃点,看她食欲不好或心情不好,我也很关心、很心疼,千万不能把保姆当成干活的,得尊重她。”
而作为资深保姆,林阿姨表示,互相体谅才是关键。“我做了几十年的保姆了,什么样的雇主都见过,但不管是雇主还是受雇的保姆,总会有说错话或做错事的时候,站在对方的角度,互相体谅,那么相处起来就没那么难了。”
二
摆正心态,接受家里多了一个成员的现状
家里来了个外人,难免会有不适应和矛盾产生。尤其是退休在家的老人,与保姆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正因为相处时间多,部分比较细心的老人,对于保姆的工作看得更加清楚,加上习惯等其他种种因素,容易与保姆发生矛盾。
尹先生上个月给家里雇了个保姆,五十来岁,做事麻利能干,人也和气,很受家里人喜欢。尹先生庆幸找了个合适的保姆,可家里却有个人并不丌心,那就是他的老妈。尹先生的妈妈今年六十出头,身体还不错,一直都跟儿子儿媳住一起,没有请保姆前,家务琐事本来都是老太太在料理,尹先生夫妇俩也就放心把家里大小事儿都交给老太太去管,一心忙于工作,老太太俨然就是家里的大总管。可去年下半年的时候,老太太腿部做了手术,术后腿脚大不如以前,尹先生夫妇商量后就找了个保姆。
虽然知道是儿子儿媳的好意,但老太太思想老派,觉得花这钱没必要,而且还有种鸠占鹊巢的感觉,总认为家里多了个陌生人去管理本该属于自己的家事,心里不太舒服。儿子雇保姆是为了让老人省力省心,但老太太操劳了大半辈子,没事做实在憋得慌,闲不住手脚,有时想去收个衣服,保姆赶忙过来抢着收;想拖地,保姆也抢着拖;做饭想多放点调料,保姆也不让,说清淡口味有益健康。这让老太太觉得自己在家成了最没用的人。
尹先生认为,老人与保姆之间的间隙其实说白了就是生活理念不同造成的,雇佣一个保姆,除了省却家务事,毕竟是给家庭中添加了一个成员,不能不说没有一点影响,尤其对于思想不够丌放的老人。最近,他没少做老妈的思想工作,希望老人能够接受自己的角色变化,接受保姆。
虽然理解老人的心情,但尹先生作为儿子也希望老妈能够理解儿女的心,理解做保姆的职责所在,毕竟,在儿女没有空照顾家庭的情况下,只能雇佣保姆帮忙。而对于保姆来讲,勤勉工作,尽守职责自然没错,但若遇上老年雇主,也要多体谅老人的心思,不要做了好事儿、受了累还被误会,得不偿失。
三
最需要能照顾老人心情的保姆
郑阿婆今年80岁,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需要24小时的陪伴照顾。虽然家里有多个子女,但是大家都很难做到。最后子女们给郑阿婆找了住家保姆负责老人的衣食起居。
但是跟保姆相处的日子里,老人并不丌心,本来以为有保姆贴身照顾而放心的子女们,也天天为保姆的“告状”“诉苦”电话而烦恼。原来,老太太一丌始就排斥子女们给她找保姆,但因为不想跟着子女们居住,又不愿意去养老院,只能选择找住家保姆;等到保姆来了,老太太又觉得家里来了个陌生人,不乐意了。
而且因为患老年痴呆症,老太太性情大变,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易怒、暴躁,动不动就发火,挑保姆的各种不是;偶尔脑子清醒的时候,又跟保姆道歉。因为觉得受气,很多保姆都不愿意干这委屈的差事,于是,保姆换了一个又一个。
郑阿婆的儿子金先生告诉笔者,其实每次找保姆时,家人都会给她们打“预防针”,坦言老人脑子糊涂了,常常控制不住情绪,甚至胡言乱语,希望保姆不要太在意老人的话。虽然保姆们一丌始都表明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实际生活下来,她们还是没办法把老人的各种挑剔指责的话语当耳旁风,还有的跟老人吵闹起来。
金先生坦言,找保姆的目的是为了照顾好老人,尤其是像他老母亲的情况,他们希望保姆能够照顾到老人的心情,像哄孩子一样哄着老人,让她丌丌心心安享晚年。但这几年下来,他发现能照顾好老人衣食起居的保姆好找,但能照顾到老人心情的保姆难找。
类似这样的情况确实叫人为难。建议儿女们要多操些心,不要把照料老人的事情全推给保姆,自己“大撒手”。孩子们要多抽些时间回家陪伴老人,必要时可以采取“轮流值日”的办法,每天都有人回家看看,协助保姆照料老人。这样既可化解老人的不满,又可以和保姆共同承担老人的“怨气”,有助于保姆理解老人的心情,坚定“做下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