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新唱《悯农》的前一段曲是由阎勇老师根据诗本身所编写,所以该曲子的主题名字是诗本身,即《悯农·古诗160制谱》。——————————————1、2007年起,学校开始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教育人士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利用文化橱窗,让“四书五经”“论语”等一系列经典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于广大师生面前。2、在此基础上,大家开始着手开发《古诗新唱》校本课程,让学生“唱着歌儿学古诗”。经过多次筛选与修改教材,现在主要以阎勇老师编写的《古诗160》以及谷建芬老师编写的《新学堂歌》为主,再补充一些学生原创作品及教师改编内容。参考链接: /index.asp《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民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三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悯农》二首是李绅的早期作品。诗中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其一写农民辛苦劳动了一年,终于获得了丰收,却仍免不了饿死的悲惨命运,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农民所遭受的剥削深重。其二写农民劳作的艰辛,告诫人们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要爱惜粮食。诗题又作《古风》。
李绅《悯农》一
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 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李绅《悯农》二
春 种 一 粒 粟 ,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
《悯农》(一)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三)
【唐】李绅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