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子成龙的合理性
教育问题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课题。
人类要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首先就是要养育下一代,在这个过程中先至少保证它不夭折,再进一步,得让他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或利用资源让他站在更多人的肩膀上,如此方能不断进步。
因此,如何能让下一代更好,这是个一直在解决但永无止境的事,因为“好”的程度总是没有上限的,直到“下一代”这个概念彻底消失为止。
望子成龙这个词语,从我小的时候开始就一直在教育中被提及,到现在也一样,它描述了亲代在养育子代时,对子代成材的殷切期望。虽然教育方式一直在变,但这种期望却是不变的,它符合人类延续和进化的本能思考模式。
不过,这种动机由于是纯本能的,于是就不太具有高级情感的价值,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哪个亲代不想自己的子代好呢?
就连那些“卖女儿”的,看上去跟女儿无甚感情,至少也希望女儿能让有钱人相中吧,这也是一种“为女儿好”,甚至还能说出一番“我是为你的将来着想”这样让人脸红的话来。因为按照博弈论里的观点,女儿没钱,那么无论她孝不孝顺,我都没钱;女儿有钱,她跟我一刀两断,我还是没钱,但若是女儿有了钱,她还念着我点,我至少还能多少沾上点。这么一博弈,可不就使劲“为女儿好”了嘛。
普通父母就更不用说了,除了一些诸如“吹牛”和“投资”等明面上的需求以外,自然还是有感情的,这感情并不那么来源于血缘,而大多来源于多年的养育,因为养育就意味着巨大的沉没成本,而我们对自己的付出当然是有深厚感情的。
所以,若是子代过得不好,多数亲代就会在情感上感到不爽,怎么办呢?帮忙。这种“帮忙”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是因为“我跟你是一体的,所以要帮你”吗?不是,而是受自己的沉没成本驱使,导致产生“你不好,我就会承受来自社会和自己内心的双重压力”的意识,为了让自己踏实,所以要帮,它的内核在于让自己更舒服。
因此,子代哪怕不回报亲代时,很多亲代也并不计较,因为子代自个儿过得好,已经替亲代省去了一层来自社会和内心的大压力,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不求你回报,你能顾好自己,我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所以“顾好自己”也能算子代对亲代的一种贡献。
2、“为你好”是一种意淫
我们从上面的剖析中看到了“望子成龙”的合理性和普遍必然性,那么既然是“望”,就会选择“帮”。然而,受到亲代本身的能力和眼界的限制,绝大多数亲代,注意,是绝大多数,都不具有真正能帮助子代成龙的能力,因为优秀的亲代跟优秀的子代一样是稀缺的。
多数亲代常常用错误的教育方式,将错误的价值观直接灌输到子代身上,导致他们离“优秀”越来越远,所以我们才能看到有那么多的“为你好”,亲代往往自觉在认知上高子代一等,因此亲代就会从自己当前的眼光出发“为你好”。
为你好——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你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
因为短时的满足是遵循生理反应或条件反射的,这个不需要教,不需要别人指导,冷了我就会穿衣服,饿了我就会吃,我就爱玩泥巴不喜欢念书。
但是亲代由于身处年龄层次不同,他们对于小时候的印象已然不深,印象最深刻的是担心自己会失业、昨天又被老板骂了、想去趟欧洲没钱、健康出了点问题等等,于是,他们会尤其放大自己当下的感受,从而以自认为更长远的眼光去教导孩子:
不让吃糖,保护牙齿(这些亲代通常牙齿不太好);
夏天也不让吃生冷的,胃会出毛病(这些亲代通常受过胃痛的痛苦);
不让看电视,保护眼睛(这些亲代近视的居多);
好好学习(这些亲代深受学习差之苦或得到了学习好的好处);
……
你看,全是从自己当下出发,因为他们知道,孩子迟早会成长到他们这个阶段,而他们也会感受到自己当下的感受,于是,就想帮他们“避坑”。
不过,他们大概忘记了,他们自己的亲代当年也用自己的经验帮他们避坑,但他们却不愿意避,因为还是想要即时感受;或哪怕避了,但过了几十年,坑早就不一样了。但不管怎样,他们还是用同一套方式去“为孩子好”,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愿意固执地相信,自己当下的世界也是孩子未来的世界。
所以为什么隔代教育跟亲代直接教育不同呢?因为他们都是从自己这个年纪最重要的事出发去教育下一代,那么教育理念有差异是再正常不过了。不过这些都谈不上教育理念,他们的教育都只是本能反应,谈理念太高端了,本能哪有什么理念可言呢。
不过,有一个事实对于他们可能比较残酷,那就是他们追求了那么久的“为你好”,而这种事竟然却根本就不存在。
我们在第一块内容明确阐述过,“为你好”的终极目的就是“为己好”,有不同意见的请复读第一部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每个人终究只有自己才能真正为自己好,它的本质在于只有自己才有可能清楚自己的真实需求(当然有些人连自己都不知道),只有自己才能替自己承担后果。
于是,我们的所有教育理念都不应该包含“为你好”,而只能是让对方看到这样做的好处,于是,引导和建议对方自动自发地向你的目标靠近,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因为我们实在是做不了“别人的主”,尤其是他有了自我意识和分辨能力以后。你替他选专业,万一这个专业未来并不好,你会把命赔给他吗?相信你不会的,赔了也不代表你就有能力承担责任。
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为什么“望子成龙”不如“望己成龙”?:网页链接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