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姓”,确切年代其实已无法考证,现在流行的各种说法都是根据古代文献、传说和现代学者对当时社会生活发展情况推测的,伪说谬误极多,目前学界普遍认可且有考古学例证的是“姬”、“姜”迹凳逗等。当然,这已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不排除母系社会之初人们以“石、林、水、火、风”等自然物为姓的可能。“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根据文献传说,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虽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 “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示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不过炎姿卖黄本就是传说中的人物,现代已成为中国人的文化符号了,真的要考证的话就不必当真了),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在中华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 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姓》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如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等等。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情况十分复杂。从古今文献上粗清能够收集到包括生僻姓氏在内的数千个姓氏。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如为孩子取名时,取男女双方两个单音姓合成 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参考资料:http://www.ndcnc.gov.cn/libpage/bjx/
中国最早的“姓”,指银确切年代其实已无法考证,现在流行的各种说法都是根据古代文献、传说和现代学者对当时社会生活发展情况推测的,伪说谬误极多,目前学界普遍认可且有考古学例证的是“姬”、“姜”等。当然,这已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岩逗罩物,不排除母系社会之初人们以“石、林、水、火、风”等自然物为姓的可能。“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根据文献传说,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虽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 “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示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不过炎黄本就是传说中的人物,现代已成为中国人的文化符号了,真的要考证的话就不必当真了),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粗闹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在中华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 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姓》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如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等等。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情况十分复杂。从古今文献上能够收集到包括生僻姓氏在内的数千个姓氏。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如为孩子取名时,取男女双方两个单音姓合成 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1、李姓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判握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2、王姓 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分布全国各地,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65%,尤以山西、河北、河南最多! 3、张姓 张姓是我国分布族拍很广、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中国人口第三大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 4、刘姓 刘姓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为中国人口第四大姓。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 5、陈姓 陈姓是人口列全国第五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 6、杨姓 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兆冲羡多杨姓。 7、赵姓 赵姓是分布很广、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29%,为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大姓。 8、黄姓 黄姓分布极为广泛,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在中国最多的十个姓中排第八位。黄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 9、周姓 周姓是当今常见姓氏之一,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12%,在中国姓氏人口中占第九位。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 10、吴姓 吴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05%,位居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位。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如果有人说,这些人人拥有、看似普通的姓氏,其实是一个个奇妙的基因符号,记录了中国人延续了五千年的生命长链,你会相信吗?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我国姓氏遗传学家经过16年的艰苦努力,终于证实了这一惊人发现。
据《文汇报》报道:这项被称为“姓氏基因”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人的姓氏与遗传基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姓氏的传递方式与代表人类男性的Y染色体的遗传方式相同,姓氏以其特殊的血缘文化,记录了中国人五千年父系社会的进化史。
中国人姓氏几乎都以父传子的垂直方式世代相传,故姓氏形成了Y染色体上的一个特殊遗传位点,每个姓氏相当于这个位点上的一种等位基因。这一关于“姓氏基因”的最新研究成果引人注目。记者日前采访了主持这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姓氏遗传学家袁义达。
姓氏作钥匙,打开人类遗传奥秘之门
当198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群体遗传学家卡瓦利·斯福扎教授将他的“姓氏基因”理论初次带入中国时,拥有五千年姓氏记录的中国人还没意识到姓氏与遗传基因之间可能存在联系。这位国际最著名的群体遗传学权威提议与中国大陆的科学院联合开展中国姓氏与遗传方面的研究,从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分配到中科院遗传所的袁义达得以加入到研究中,从此开始了长达16年的“姓氏基因”研究生涯,也从此在中国开创了人类群体遗传学的一个分支——姓氏群体遗传学的研究。
“姓氏基因”理论力图以姓氏特定的文化背景、特殊的传递规律为基础,解开人类遗传的奥秘。把姓氏作为生物学的标记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在国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从19世纪开始至今,西方姓氏遗传学家已经从世界一些国家和地袭销区的姓氏传递中找到了有关生命遗传的信息,但还远远不够,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在许多国家,姓氏的传递历史不够长久且不够连贯。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是世界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在五千年前的伏羲氏时代,姓就被定为世袭,由父系传递。中国姓氏父传子的方式垂直而稳定,再加上中国目前保存有大量血样统计资料,有关姓氏的准确记录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这一切,无疑使得中国人的姓氏成为“姓氏基因”研究的一大宝库。
中国的姓氏:记录五千年男性遗传Y染色体的进化史
中国人的姓氏与遗传基因之间有着密切而奇妙的关系,姓氏会影响到基因的遗传。
研究发现,中国人的姓氏以父系方式传递,故姓氏形成了男性Y染色体上拍咐游的一个特殊遗传位点,每个姓氏相当于这个位点上的一种等位基因,其传递方式是父系遗传。
袁义达和同事们将收集的几十年来上百万份血型数据,经计算机聚类系统分析后发现,不同人群血样中的血型、酶、蛋白质的区域分布和人们姓氏的区域分布高度一致,这说明人的姓氏分布是稳定的,“姓氏基因”可能存在。
一个更令袁义达惊喜的发现是,中国人的姓氏分布在过去的一千年中竟没有多大的变化!他查阅了从上千种文集和年谱中收集到宋朝和明朝的人物姓名,统计出人物的籍贯和居住地,并按今天的行政区划一一作了归并,将之与全国第3次人口普查抽样资料进行比较,着重研究100个常见姓氏。他发现,宋朝、明朝和当代三个历史时期的100个常见姓氏的分布曲线吻合一致,这说明一千年里中国人的姓氏传递是连续和稳定的,“姓氏基因”是存在的。这一切表明,姓氏是探讨同源Y染色体人群分布状况的一种理想研究模式,是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中的一种有用标记。
袁义达特别补充一点,除了姓氏的父系传递,中国人还存在改姓现象,包括入赘婚姻、随母姓、避难改姓、少数民族改汉姓等,但比率很低,而且不管是什么情况下简弯改的姓,从第二代起以父系方式传递。这种改姓现象被称为姓氏的突变,突变后的姓氏仍具有正常父系遗传的功能。
“姓氏基因”研究显露大量异常生动的生命遗传信息
大量在今天看来异常生动的生命信息也从“姓氏基因”的研究中显露出来。袁义达发现,宋、明、当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姓氏分布曲线虽然吻合一致,但也有细微变化,如明朝7大最常见姓氏占人口的比率比宋朝和当代都低1%以上,反映出宋朝和明朝时期中国人口曾经大幅度降低过。
又如,历史人口数据表明,由于连年战争和屠杀,在元朝,北方和四川地区的人口急剧减少,而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一带的人口却相对有所增加。姓氏分布记录与此吻合,北方地区主要姓氏王、李、张、刘和杨占人口的总比率,在明朝比宋朝和当代的都低1个百分点,尤其赵姓的比率降低了4个百分点,赵姓为宋朝的皇室之姓,自然受到更大的冲击。而浙江和江西地区的第一大姓陈姓的比率反而比明朝和当代增加了1个百分点,成为明朝的第四大姓。而到清朝,政局比较稳定,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加,至清末民初,全国人口已达4亿,因此大姓人口迅速增加,以至恢复和超过了宋朝时期相应姓氏的比率。
“姓氏基因”研究还表明,同是汉族姓氏,却可从血缘上分成两大分支,以武夷山——南岭为界,南北两地汉族血缘差异颇大,甚至比南北两地汉族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差异还要大。这从遗传学角度证明了汉族只是文化上而并非血缘上的完整群体,整个汉族是在与少数民族的逐渐交融中形成的。
袁义达通过研究掌握了中国人姓氏的分布密度和大致规律。他自编软件,制作了100个大姓分布的彩色图谱,每个姓氏在全国的分布区域,在当地人口中的比例一目了然。他发现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宋、明、当代三个历史时期人口分布呈现一个共同特征,即仅占姓氏总量不足5%的100个常见姓氏中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占姓氏总量95%以上的非常见姓氏仅代表不足15%的人口,这表明,研究中国人起源和历史离不开这100个常见姓氏的源流和史迹,它们决定着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和地域人群间亲缘关系的程度。
“姓氏基因”蕴含不凡的价值和前景
人们很关心的一个话题是,“姓氏基因”研究成果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袁义达告诉记者,“姓氏基因”研究与人的生老病死密切相关,有望找出疾病分布与人群的关系,可使疾病诊断少走弯路。此前已有研究表明,一个人所患疾病与其遗传基因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不同的疾病可能存在不同的高发易感人群。人们观察到,患同一种病的不同患者,即使服同一种药,疗效却迥然不同。有专家据此提出药物也有“百家姓”的观点,“姓氏基因”研究可为这个领域的研究提供线索。
“姓氏基因”还与长寿问题研究有关。有调查表明,广东、广西等地长寿人口较多,同时该地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低。如果从姓氏入手,找出这些地区的大姓如“叶”、“黄”等人群进行研究,有可能会找到长寿、免疫力与某一姓氏遗传之间的关系。
“姓氏基因”研究还有益于划分同姓人群,帮助百姓寻根问祖。如果掌握了姓氏与基因的关系,查一查基因就可以辨别同姓人是否出自同一血脉。如在河南开封至今仍有不少犹太人的后裔,因长期与汉族通婚,这些犹太人后代的外形与汉族人看不出差别,但他们的Y染色体仍有同犹太人相同的特征。
袁义达强调,“姓氏基因”研究前景相当广阔,为人类群体研究打开了一条新通道,对文明起源等诸多领域的研究都可能产生帮助。
姓氏大观·五种
“百家姓”超过两万个
北宋《百家姓》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计438个姓氏。据袁义达1997年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中国姓氏有12000个到13000个,而且这还不是中国姓氏的全部。袁义达说,目前他仍在继续收集姓氏,已经收集到中国古今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姓氏超过22000个。据袁义达估计,目前汉族人口经常使用的姓氏为3100至3500个。
中国最早姓是“风”
从理论上推理,我国的姓起源于母系社会的氏族图腾或者氏族名称,但据古文献记载,传说在伏羲氏时期已经确立了姓氏的定义,姓的本义仍表示血统,但传递方式明确为父系,由男子继承。文献中第一个姓是风姓。至目前所看到的古文献证明,我们所面临的全部中国人姓氏都是父系传递的,中国人姓氏历史至少有五千年之久。
姓氏与血型内在有关联
袁义达在研究中发现,中国人的姓氏分布与遗传血型的分布存在内在关系。汉族ABO血型分布与中国人姓氏分布的特征相似,均反映了我国汉族南北的遗传组成的差异,同时,其过渡性地带也都在长江流域上的11个省市。
中国人姓氏的传递方式与代表人类男性的Y染色体的遗传方式相同,所以,各个历史时期的同姓人群的分布既记录了当时的父系社会进化的痕迹,又反映了人类某些遗传物质在人群中的分化过程。而ABO血型就属于这种遗传物质。ABO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有较强的地理渐变群分布的倾向,这主要是自然选择在起作用。中国地域人群的ABO血型所表现的关系与中国人姓氏所表现的地域人群的亲缘关系相一致,说明这个“自然选择”中应包括中国特有的父系社会的选择方式——同姓人群。
《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