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观念直接相关。一是自然崇拜。早期的人类,总是不能把自己和大自然分离开来,冰因无法驾驭它而把所有的自然力都当作一种超凡的神力加以崇拜。二是灵魂崇拜。第三,各种节日风俗还与迷信、禁忌、巫术观念密切相关。
为了消灾远祸,防患于未然,古人有很浓的禁忌观念,体现在节日中,便形成许多禁忌习俗。诸如初一忌杀鸡、寒食禁火、二月“龙抬头”日闰中忌动针线、四月八忌住娘家,年节忌打碎器物、忌说不吉利语??为保平安,人们处处设防。与此同时还伴以各种禳灾、祛邪、厌胜等巫术手段,以希望达到求吉免灾的目的。所以迷信、禁忌、巫术既是传统节俗产生的土壤,也是传统节俗内容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岁时风俗源自上古。如果说原始信仰是节日风俗产生的土壤和温床;那么,祈祷人寿年丰则是岁时节日的人生寄托,是节俗形成的原发性动因。
岁时节日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先秦时期,是我国传统节日的萌芽期。原始农业出现以后,出现有关节日的民俗。汉代是我国节日风俗的定型期。节日风俗的发展与演变,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的过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都在起作用。
其一是神话传说的嵌入。节俗的起源,是古代的原始信仰崇拜。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发展,原始信仰逐渐削弱。对民所的“所以然”必须重新给予解释,才有可能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存在和发展。汉代是一个历史传说相当活跃的时代,各种上古神话传说广泛流传,给民俗的重新解释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中秋节。
其二是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一般而言,节日风俗多由民间约定俗成。但在特殊情况下,对民俗的发展演变可以起直接的促进作用,例如元宵节。
其三是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历史人物传说,常常是广大民众历史观的一种艺术表现。
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