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准备冬眠的动物有哪些?

2025-04-13 05:57:3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常见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无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和许多哺乳类(如蝙蝠、刺猬旱獭、黄鼠、跳鼠)等。  

扩展资料:

冬眠过程可分为入眠、深眠和出眠3个阶段。   入眠 动物体温开始降低到稳定地接近环境温度的过程,大约需要一到数日。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温度。各种动物入眠的环境温度上限相差很大:蝙蝠是24~28℃、刺猬27℃左右、黄鼠20~22℃、仓鼠9~10℃。光照、食物及饮水的供应也影响入眠。

入眠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体重。一般认为,体重迅速增加直到较稳定地停留在较高水平,则是动物已具备入眠的内部条件。否则环境温度虽低但动物仍不入眠。待体温调定到接近环境温度后,便进入深眠。   

深眠 此阶段长短不定,一般可达数月之久。这时的生理状态发生极大变化。呼吸明显减少,如刺猬的呼吸运动,从常温的每分钟6~18次,降到每分钟1~3次(28~18℃)。在此阶段有时还出现一种间歇式 (阵发性)呼吸,即在短时期较快地连续呼吸之后有一个较长的停息。与恒温动物不同,冬眠动物的间歇性呼吸属于正常的生理状态。

与此同时,循环系统亦发生显著变化,心率极度减慢,冬眠蝙蝠的心率由正常的每分钟330~920次降到每分钟30次,蜂鸟由每分钟480~1200次降到每分钟48次,黄鼠由每分钟 300次降到每分钟4~7次。同时血压亦极低,仓鼠和土拨鼠的血压从常温状态的 100毫米汞柱降到50毫米汞柱,刺猬从113毫米汞柱降到35毫米汞柱。此时外周血管广泛收缩,只有最重要的胸腔器官及脑部保持着低水平的血液循环。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节约能量,而保证生命活动的继续。当环境温度回升到一定高度时,深眠动物便迅速激醒,体温回升以及各系统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出眠)。

回答2:

青蛙、蟾蜍、蛇、蚯蚓、熊、鳄鱼、乌龟、松鼠、蝙蝠、蚂蚁、黄蜂、蜗牛、刺猬。

  1. 冬眠,也叫“ 冬蛰”。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一 种适应。

  2. 蝙蝠、 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冬眠,是一些异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在寒冷冬季时其体温可降低到接近环境温度,全身呈麻痹状态。

  3. 在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或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其他刺激下,其体温可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