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是大洋岩石圈的主要组成,位于深海沉积物之下。自上而下为:洋中脊玄武岩(简称MORB)、席状岩墙群、具岩浆堆积结构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和具变质变形结构的地幔橄榄岩。这些岩石组合被称为蛇绿岩组合或蛇绿岩套中的岩浆岩组成。
典型的MORB为拉斑玄武岩,因喷发于海底,多具忱状构造,玄武岩层间或玄武岩枕体间有火山灰或石灰质充填。原生的拉斑玄武岩遭受到海水蚀变和钠质交代后,常形成细碧岩。在这一单元中可以出现由玄武岩分异形成的中性、中酸性火山岩,它们遭受蚀变后变为角斑岩及石英角斑岩。
席状岩墙群是由细粒辉长岩、辉绿岩、粗玄岩的密集岩墙或岩脉组成,平行于区域的主要断裂,围岩是橄榄岩。岩墙呈连续侵位,时间间隔很短,致使有些岩墙只在一侧发育淬火边。
具岩浆堆晶结构的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是厚度最大的组成单元。底部发育火成的层状构造,具岩浆堆晶结构的岩石可发育韵律层。岩石类型有纯橄榄岩、二辉橄榄岩、二辉岩、橄长岩和辉长岩。主要的矿物辉石和橄榄石多数是富镁的变种,一般不出现向富铁方向演化的趋势,以此可以与大型岩盆状的层状岩体相区别。
具变质变形结构的地幔橄榄岩中最常出现的是蛇纹岩或蛇纹石片岩,往往在岩体中间包裹了未蚀变的纯橄岩、橄榄岩及辉石岩的层、岩块、透镜体,它们之间一般见不到淬火边或接触变质带;可以是逐渐过渡关系,显示出蛇纹岩是橄榄岩蚀变的产物;也有些粗粒辉石岩形成岩脉穿插在橄榄岩中。
蛇绿岩套的存在表示了某个地质历史阶段曾经出现过洋壳,因此对恢复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蛇绿岩套中的火山岩属于岛弧火山岩,而不是MORB,那么这类蛇绿岩可能形成于岛弧内的局部拉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