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骨头文化有什么特色?

2025-04-16 12:57:0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蒙古族常年吃肉啃骨头,他们在吃中也孕育出了独特的骨头文化,最大的特色就是把骨头变得有人情味了,比如象征友谊的羊拐骨、还有尊敬的肩胛骨,以及受苦受累最多的骶骨,他们把这些骨头赋予了独特意义,在平时吃的时候变得具有特殊意义。

  去了蒙古游玩,免不了吃肉啃骨头!然而对于蒙古族来说,却有非常多的讲究和禁忌。蒙古人关于骨头的做法、摆法都有自己的一套。对于什么人吃什么骨头,哪些骨头不给哪部分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标准。有点像孔子所说的“非礼勿食”,他们关于骨头上的各种意义,已经可以说形成了自己的一种骨头文化了。

  特色之一,象征友谊的羊拐骨。羊拐,也就是通俗说的连接牛羊的后蹄和小腿的那块地方,也就是游离的髌骨。在《西游记》里也有记载,称为“拐孤”,蒙古语又叫“沙阿”。这块骨头不同于其他骨头,他一共有六个面,宽窄不一样,凹凸不平,形成了六个形状。蒙古的民谣里还会唱羊拐,从羊拐的特点为延伸出了一种游戏。那就是用五畜的名称给羊拐的每个面命名。

  蒙古族的孩子几乎都会玩这个游戏,因此他们共同的童年回忆里都有羊拐。在铁木真的时候还把羊拐送给好友作为纪念,羊拐也逐渐成为了友谊的象征。所以有人送了你羊拐,说明他把你当朋友了。

  特色之二,受尊敬的肩胛骨。在蒙古族里,一般都要把肩胛骨留在最后。肩胛骨也是最被看重的一块骨头,一般会让客人把上面的肉剔下,再根据来的人数,切成相应的条数,每个人都可以吃。吃完以后还要祝颂肩胛。所以到时候可不要自己一个人吃了肩胛骨的肉。

  特色之三,受苦的骶骨。蒙古族人不仅爱吃肉,也非常爱劳动。羊的脊椎骨最后的一节叫骶骨。下面连接尾骨,因此骶骨是羊吃不上劲的一块骨头,然而前面又有脊椎压在它上面。所以骶骨出的力受的苦很大,又被称为“受罪骨头”,也用来赞美那些吃苦耐劳的人。

回答2:

蒙古族的骨头文化就是有关吃肉啃骨头的,什么人吃什么地方的肉和骨头都是有讲究的,还规定了有些地方的肉不能给某些人吃。

回答3:

骨头文化来源于蒙古人吃肉啃骨,其中有很多讲究和禁忌.有的属于煮法、摆法解剖范围,有的是某部分不给某种人吃、某部分专给某种人吃、某部分到了某种年龄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