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之所以连射三箭,都没能射中李世民,是因为他心里慌张。当他看见李世民大摇大摆走出来招呼他们的时候,就觉得有些奇怪,有些异样,可能会发生什么。所以心里特别慌张。在慌张中射箭,因此就射不准 。
而李世民射李元吉的情况则不一样。一方面,李世民心里不慌张,气定神闲地射,因此能够射中。另一方面,因为之前是李元吉在射李世民,照一般的理解,李世民应该报复,箭应该对准李元吉射。所以,李建成便没有注意。谁知道,李世民的箭是朝着李建成射的,所以李建成被李世民一箭射死了。
很多人都认为唐高祖李渊只有四个儿子,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历史上李渊不只有四个儿子,只不过其他的儿子不出名罢了。隋唐的演义里李元吉是他的第三个儿子,正史上元吉却是排在第四。正史上的元吉并没有演义里那样不堪他的箭术很厉害,那么元吉为什么在玄武门射了三次箭都射不中秦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件事。
李元吉虽然不像秦王那样经历过很多的战争,但是他非常的善战,擅长使用马槊,唐高祖起兵的时候,让他带领军队镇守太原。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元吉在历史上并不弱,如果他一点武艺都没有的话,高祖也不会把看家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元吉最厉害的地方还是箭术,他的箭法很高超甚至可以达到百步穿杨的地步。正史上对李元吉有过这样的记载:说他宁愿三天不吃饭,也不一天没有去打猎。可见他对打猎的热爱,想必他这么热爱打猎箭法肯定不会很差。
尉迟恭的武功很厉害,有一个躲避马槊的绝招,能够夺取敌人的马槊,然后用敌人的兵器伤害敌人。每次一个人冲进敌人的阵营当中,敌人拿着马槊刺向尉迟恭,都没有办法伤害他。元吉也是一个擅长使用马槊的,当他听说尉迟恭有这样的本事,认为并不怎么样,就想要找他比试看谁更厉害。
在比试前,元吉害怕用有刃的马槊比试会让两个人受伤,他就让手下去掉马槊的刃,用马杆两个人互相刺。尉迟恭却说:就算是加上刃,也是没有办法伤害我的,请不要把刃给去掉,于是他就拿起了马槊。两个人比试的时候,元吉刺了很多次尉迟恭都没有刺到。在一边看他们两个打斗的秦王说:抢夺槊和躲避槊那一个更困难。尉迟恭说抢槊更难,秦王就命令他抢马槊。元吉拿着槊骑着马冲向尉迟恭觉得这次一定能刺中他的,没想到尉迟恭极短的时间就夺了他三次的槊。元吉一直以来都很勇猛,虽然佩服尉迟恭的武艺,但是也为这件事感到羞耻。元吉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会在他的手中结束。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了政变,李元吉和他的大哥来到临湖殿,感觉到不正常,立马掉了马头打算逃跑,秦王在后面喊他们,元吉心里害怕想用箭射死秦王,拉了三次的弓都没有拉动,箭也没有射到秦王,李世民用箭反击把建成给射死了,尉迟恭的部下也把元吉射下马下。这个时候秦王的马突然受到了惊吓,向树林里跑去秦王倒在地下,一时间没有办法起来,元吉想要用弓杀了秦王却被尉迟恭赶到,元吉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对手,就想要去找自己父皇求救,没想到被尉迟恭一箭给射死了。
那么李元吉箭法高超之所以射不死秦王有这些原因,一个是当时的环境,他们兄弟两个被秦王的人包围,心里很害怕,影响到元吉的发挥,十成的箭法能发挥出个三四成就很不错了。还有一个原因是李世民是胜利者,他杀死兄长抢夺皇帝位子来位不正,贬低李元吉来衬托出自己的伟大。
玄武门之变的整个过程都是惊心动魄的,齐王李元吉以箭术了得闻名,却又为何在玄武门之变中射李世民三箭而不中,李世民却能一箭射死李建成?
齐王李元吉并非文弱之辈,他为人骁勇,猜鸷骄侈,擅长使用马槊,曾经还与另一个擅用马槊的大将尉迟敬德以马槊比武。高祖晋阳起兵之后,李元吉跟随二哥李世民从讨四方,东征洛阳、讨平刘黑闼,生擒王世充手下大将乐仁昉,屡立战功。齐王李元吉多次随二哥秦王李世民出征,在这个过程中两人关系渐趋紧张,直到最后李元吉彻底倒向大哥太子李建成这边,两人联合起来构陷排挤李世民。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大将郁射设统领大军陈兵大唐边境,太子李建成酝酿出一个惊天阴谋,他借助这一次机会请求高祖由李元吉代替李世民领兵北伐突厥,并乘机调走秦王府大将程知节、秦琼、尉迟敬德、段志玄等人随军出发,还调来秦王府的士卒花名册,抽选精干将士充实齐王府。借机在高祖面前诬陷秦王府的谋士杜如晦、房玄龄,让他们回家赋闲。
而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终极目的,是借由这一次北伐突厥,以在昆明池为李元吉出征饯行为名,预先埋伏刀斧手,将李世民杀死在帷幕后面,然后借口其暴病而死,则大事可成。可惜这样一个计划周密的行动,却被李建成的率更丞王晊知道,而王晊早就被李世民收买了,于是他很快就把这一场阴谋秘密告知给李世民。李世民与秦王府的心腹商量后,决定绝地反击发动政变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当夜(7月1日),李世民向高祖密报弹劾李建成、李元吉与继母,高祖嫔妃尹德妃、张婕妤通奸偷情、淫乱后宫。高祖大惊,下诏李建成、李元吉次日进宫,并另召宰相裴寂、萧瑀、陈叔达进宫核实李世民密奏之事。
次日一早,李世民已经在玄武门预先埋伏,而自以为宫里都是自己人的太子李建成,虽然知道李世民已有所准备(张婕妤密告),但为了自证清白仍然携李元吉,带着少数亲兵进宫。两人骑马奔向玄武门,到达临湖殿时,觉察身边隐有杀气,感觉不对劲的两人立刻调转马头。据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记载当时情景:
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
李世民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张弓射李世民,但一连两三次都没能把弓拉满,连射三箭都不中,李世民则从容的张弓射箭,结果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一次绝地反击,一次精心策划的政变。玄武门之变发生时,齐王李元吉的反应最快,可见他知道此去宫内会有叵测之险,所以提前随身配备了弓射,但是政变发生的时候,两人都处在退往宫外的快马疾驰的状态。李元吉虽擅骑射,但当时顾此失彼,精神高度紧张,又要保持骑马的平衡度,所以难以保持注意力,甚至于连弓都拉不满,才会连射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
李世民文武双全,骑射自然不在话下,更何况他早有准备,估计在看到两人的时候就已经拿好弓箭准备。李元吉对他连射三箭,他没有还击,而是精准的把箭射在了慌不择路的李建成身上。说明李世民当时的目标非常明确,必须要杀死太子李建成。
倒是李元吉,在被尉迟敬德率领的卫士射伤从马上跌落后,李世民的马也受惊直接把他甩到地上,李元吉迅速赶到,乘着李世民倒地不能动弹,准备用弓弦勒死他,生死存亡关头尉迟敬德骑马赶来,吓的李元吉放过李世民跑往武德殿寻求高祖庇护,结果为尉迟敬德所射死。
李世民有备打无备,身披甲胄旁边有侍从和大将尉迟敬德等人保护怎么能被射中。李建成和元吉去见皇帝,在皇宫里肯定不会全副武装,很有可能穿常服。李建成的侍卫很可能被尉迟敬德等人杀死,没有护卫掩护未穿盔甲,李建成中箭很可能死亡。李元吉被伏击后很慌乱,射击一个身披甲胄高速冲向自己的人很困难。大哥和侍从被杀,肯定是逃走找皇帝是唯一求生机会。甚至元吉先攻击李世民都有可能编造的,毕竟死人不会申冤的。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李元吉的箭法并不好,而李世民很的箭法很厉害,所以李世民能够打败李元吉。
因为他们的心境不一样,李元吉是惊慌失措,所以射得不准,而李世民是早就计划好的,所以沉着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