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散人聚”源于《旧唐书》里的“财聚人散”。“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如果你将财聚集在自己的手里,那么,将没有人跟随你,人们就会像水一样离开。而如果将财散给其他人,那这些人就会聚集在你的身边。
“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用通俗的话表示就是“爱别人就等于是爱自己”。意思是说要真正地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光有自利是不够的,还必须利他。
相关内容介绍:
《旧唐书》从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始奉石敬瑭之命修撰,到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完成。因为书成时刘昫正在执政,按当时的规定,一般宰相都要作国家修史的主编(监修),因此刘昫就成了署名撰者。
《旧唐书》在研究我国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方面,也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史书。关于唐朝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都有比较翔实的记载,给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尤为可贵的,是《旧唐书》的志里,保存了内容相当丰富的我国科技史的资料。
在《历志》和《天文志》里,有著名天文历法家李淳风和僧一行制定的《麟德历》和《大衍历》的比较完整的内容。《五行志》一卷,列举各地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还有不少反映民生困苦、工商业状况和国内外交通方面的资料。《地理志》四卷,记载了全国边防镇戍的分布和兵马人数,并以天宝十一载(752)疆域为准,分道叙述了各地州县设置和户口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