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的起源
贝加尔湖起源说。吕光天先生在《鄂温克简史》(出版于1983年)中详述了他的见解。他认为从考古发掘的材料看,古代贝加尔湖沿岸地区居民的服装,例如在色楞格河左岸上班斯克村对面的佛凡诺夫山上发掘出一个骨骼,其衣服上带有数十个闪闪发光的贝壳制的圆环,圆环所在位置与鄂温克人胸前所戴串珠以及萨满的法衣上缀饰的贝壳圆环一样。此外,还发现死者的一些白玉制的大圆环,与十七——十八世纪鄂温克人古代服装上的圆环毫无差别。从而证明,最迟在铜石并用时代,鄂温克人的祖先就已居住在贝加尔湖一带。从铜石并用时代贝加尔湖沿岸居民的服装和鄂温克人服装的附属品——围裙样式的相似之处,可以看到现代鄂温克人和铜石并用时代贝加尔湖沿岸地区居民在族源上的直接亲属关系。吕光天先生认为,鄂温克人向东发展,其中一支来到黑龙江中游、精奇里江、外兴安岭南北。
兴凯湖起源说。鄂温克族历史学家乌云达赉,在他的专著《鄂温克族的起源》(出版于2002年)一书中阐述了其最新研究成果。他以古地名学考证见长,并以此为突破口,结合对历史文献的重新考证和破译,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称呼,如 “鄂温克”、“索伦”、“乌素固”、“弘吉剌”、“安居”、“沃沮”等古老称谓,以相关的因素连接起来,将历史碎片有机地拼接起来,理清了“鄂温克”这一称谓的历史演变过程,认定在公元前28年之前(西汉河平元年),生活在乌苏里江上、中游流域的“沃沮”人,与现今的鄂温克人有族源关系。他分析了“沃沮”、“安居”人的历史迁徙路线,认为他们的迁徙运动“是通过横贯亚洲北部的天然历史通道进行的。这条天然历史通道分为四段:第一段,从安居故地(锡霍特山脉南段和乌苏里江、绥芬河、图们江等流域)通过长白山北麓通道,到达第二松花江西岸地区;第二段,从第二松花江西岸地区通过洮儿河、哈拉哈河通道进入呼伦贝尔;第三段,从呼伦贝尔通过音果达河、乌达河通道抵达贝加尔湖东岸地区;第四段,横渡贝加尔湖,顺安加拉——叶尼塞河通道西达叶尼塞河中、下游流域,一部分人到了鄂毕河下游东岸,北抵北极地区。这第四段通道,在贝加尔湖西岸分岔,顺勒拿河而下,至阿尔丹河口又分岔,一路东达鄂霍次克海岸,另一路抵北冰洋岸边。安居人顺着这几条大通道,将自己起源地、发祥地的文明传播到了整个亚洲北部。”
http://cache.baidu.com/c?word=%B6%F5%CE%C2%BF%CB%D7%E5%2C%C6%F0%D4%B4&url=http%3A//www%2Enmgnews%2Ecom%2Ecn/news/article/20040916/20040916060700%5F1%2Ehtml&b=0&a=62&user=baidu&js=0
历史上异地而住的鄂温克族居民,曾分别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1957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或“住在山南坡的人们”。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早在公元前2000年,鄂温克的祖先就住在贝加尔湖以东和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河一带的山林中,从事渔猎生产和饲养驯鹿。他们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北朝与隋唐时期室韦各部中的某些地理、习俗与鄂温克族有渊源关系的部落,特别是其中的“北室韦”、“钵室韦”,“深未泹室韦”,以及唐代在贝加尔湖东北苔原森林区使鹿的“鞠”部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来他们向东发展,其中一支迁到黑龙江中游雅克萨(前苏联阿尔巴津)一带。明代文献中记述的“乘鹿出入”的“北山野人”,一般认为即鄂温克与鄂伦春人的直接祖先。清代文献中的“索伦部”,广义包括达斡尔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专指则是鄂温克族。此外,称为“索伦别部”的“喀穆尼堪”,也指鄂温克的一支。